戳穿苏联农业不如沙俄的弥天大谎
说到底苏联的经济问题并非20世纪30年代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所带来的后遗症 , 恰恰是由于赫鲁晓夫开始的历史虚无主义盛行丧失了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信心 , 并且放弃了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 。 今天所流行的很多说法却反其道而行之 , 甚至不顾很多基本的事实 , 这如果不是知识的缺陷 , 恐怕只能说是意识形态的偏见了 。
现在关于苏联的谣言有很多 , 一个比较有名的谣言就是“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之后农业彻底衰败 , 粮食产量一直到1953年还不如沙俄时期” 。 笔者就想从这个问题说起 , 谈一谈关于苏联经济的若干谣言 。一、苏联农业集体化时代的粮食生产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一个问题 , 苏联和中国的国情不同 , 苏联地处高纬度地区的内陆 , 不仅经常受到寒潮侵袭 , 而且大部分地带又比较干旱 , 所以和中国的丰收年与歉收年粮食产量相差不太多不同 , 苏联的丰收年和欠收年之间粮食产量差距极大 , 一般来说要差将近一半 。 我们可以看一看下面这张苏联历年粮食产量统计: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编,外国长期计划,中国展望出版社,1982年06月第1版,第239页】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 苏联1978年的粮食产量高达2亿3500万吨 , 而1975年的粮食产量却只有1亿4000万吨 , 不如1978年的60% 。 时间并不相隔太久的两个年份 , 粮食产量竟然相差如此悬殊 , 甚至是1976年的粮食产量也要比1975年多出60%之巨 , 所以在统计苏联粮食产量的时候 , 必须要先说清它是一个丰收年还是歉收年 , 否则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 或者说 , 我们与其使用“粮食产量”这个标准 , 还不如使用“粮食生产能力”这个标准 , 也就是某个时期的丰收年和歉收年大体各能生产多少粮食 , 这样进行比较才相对合理 。应该说 , 1953年苏联的粮食产量的确不如沙俄时代的最高峰的1913年多 。 但问题是 , 这一年是苏联历史上的一个歉收年 , 比此前的1952年就减产了1000万吨粮食 , 而二战之前的1940年粮食产量高达9500多万吨 , 集体化之后的第一个特大丰收年1937年的粮食产量更是达到了9700多万吨 。 而沙俄时代的1913年是沙俄历史上粮食产量空前绝后的丰收年 , 此前的1911年沙俄粮食产量只有5800万吨 。所以说 , 以1913年和1953年的粮食产量比较并不合理 , 如果1911年沙俄的粮食产量作为1953年这样的一个歉收年的参照系才是比较合理的 。 或者说 , 非以1913年作为可比的参照标准的话 , 那也应该选择赫鲁晓夫开启改革的那个特大丰收年的粮食产量作为旧体制的参照物 , 也就是1956年的1亿2500万吨 。 这两个数据都要比沙俄年代同等水平的年份高出45%左右 , 基本体现了苏联前期粮食生产能力的进步程度 。除了考虑到苏联的这种农业波动以外 , 我们还要注意到一个因素 , 也就是苏联和沙俄统治的区域不同 , 沙俄统治的区域包括芬兰和波兰这个东欧粮仓 , 二者粮食产量一般占了的沙皇俄国的10%左右 。 因此 , 我们在比较苏联与沙俄粮食产量的时候 , 应该扣除芬兰和波兰的部分 , 也就是要再把沙俄的粮食产量减去10% 。 例如 , 1913年扣除波兰等地后的粮食产量只有7650万吨:
【中共江西省九江县委党校,学习《论十大关系》参考材料,中共江西省九江县委党校,1977年05月,第207页】这样算下来 , 经过农业集体化运动 , 苏联粮食生产能力比沙俄时期上升了60%以上 。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 , 和现在很多学者与主流媒体上的观点不同 , 新经济政策并没有显现出较之集体化的恢复优势 。 1928年也是苏联的一个丰收年 , 而这一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只有7300万吨 , 即使扣除沙俄时代波兰等地的产量 , 苏联粮食生产在1920年底战争结束后也还是用了八年的时间才基本恢复到战前的水平 。 相比之下 , 二战结束以后 , 苏联并没有实行新经济政策而是坚持集体化 , 结果到1952年用七年时间就基本恢复到了战前水平 , 比新经济政策恢复的还要稍快一些 。大体说来 , 如果计算苏联集体农业时代粮食发展的速度 , 应该扣除二战期间破坏和恢复的11年(1941到1952) 。 也就是从1928年基本恢复到了沙俄时代的生产能力之后开启集体化运动开始 , 扣除二战耽误的11年 , 到1956年用17年时间增长了60%以上的粮食生产能力 , 大约每年上升3% 。 1956年全面开启改革后情况大体相同 , 到1978年为止用了22年时间粮食生产能力又上升了近90% , 平均每年仍然是3%左右 。 这个速度是很快的 。二、苏联的粮食进口问题不过 , 历史上的确出现了一个很奇葩的现象 。 也就是沙俄一直是出口粮食大国 , 但是苏联时代却变成了粮食进口国 。 准确的说 , 苏联在前期仍然出口粮食 , 但是从赫鲁晓夫时代开始转向粮食进口 , 到苏联解体前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世界头号粮食进口国 。 这是不是又是苏联农业不如沙俄的铁证呢?显然不是这样 。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是 , 印度的人均粮食产量连中国的一半儿都不到 , 但是却一直是一个粮食出口大国 。 而中国则在70年代末开始进口粮食 , 而且进口的规模越来越大 , 现在年进口量已经达到1.3亿吨 , 相当于苏联高峰时期的三倍以上 。 这并不代表中国的农业比印度落后 , 只不过证明中国的人均粮食消费量要比印度高得更多而已 。而印度之所以源源不断的出口粮食 , 也并不是因为当地人具有勒紧裤腰带支援全世界的高尚精神 , 只不过是由于当地贫富差距太大 , 大多数人买不起粮食 , 只能够半饥半饱甚至饿着肚子 。 相反 , 中国现在虽然也存在贫富差距问题 , 但是普通人的生活水平还要比印度高很多 , 至少吃饭甚至包括部分肉类的消费问题都不是太大 , 所以自然就不够吃 , 要进口了 。沙皇俄国与苏联的情况也是类似的 。 在沙俄统治之下 , 不要说普通的农民 , 甚至在贵族地主家庭当中 , 饥饿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 例如 , 大多数贵族学校的学生也吃不上饭:【1865一1872年 , B C克里文科在士官武备学校度过了7年时间 。 据他回忆:“我们吃得很糟糕 。 每人每天的伙食标准只有12.5戈比 , 我们没被饿死真该令人感到惊讶……”贵族女子学校的女孩子处境也差不多 , 包括俄国最有特权的斯莫尔尼女子学校 。 E.H.沃多沃佐娃描述了1855-1861年那里的伙食状况:“除了早起和寒冷外 , 持续的饥饿使学生们疲惫不堪 。 ……学生们饿得要命 , 每天哭着躺下睡觉 , 在被子里饿得直哼哼 , 饥寒交迫 , 难以入睡 。 一次 , 大斋时的饥饿导致半数以上的学生被送进医院 。 最后 , 我们的医生表示 , 已经没有床位接收病人 。 他直截了当地说 , 这是营养缺乏造成的 。 ”(俄)米罗诺夫著;张广翔 , 许金秋 , 钟建平译,帝俄时代生活史:历史人类学研究(1700-1917年) 下册,商务印书馆,2013.04,第435页】所以19世纪的时候沙皇俄国出了那么多贵族革命家 , 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们吃饱了没事干 , 恰恰是因为俄国搞的太差了 , 连地主家都没有余粮了 。事实上 , 粮食问题并不只是在苏联一国有 , 而是社会主义国家普遍都存在 。 除苏联以外 , 其他东欧国家的人均粮食产量一般都达800公斤 , 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甚至达到一吨左右 , 但是这些国家仍然是粮食紧张 。 唯一一个粮食够吃的国家是匈牙利 , 可这个国家的人均粮食产量达到了近一吨半 。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 , 主要就是因为社会主义国家普遍把食品价格压得比较低 , 导致食品消费水平相对较高 , 特别是饲料粮消费惊人 。
推荐阅读
- 民主病
- 农业部:全面开展海参养殖违法违规用药专项整治
- 广西农业农村厅|河池环江:扎实做好汛期农业防灾减灾防范工作
- 紧急!大量蝗虫入境
- 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
- 中科院专家:人类农业己走向了邪路
- 农业农村部:下半年吃粮吃菜吃肉总体有保障
- 阳台农业流行多重制约待解
- 苏联超级行刑者:亲手处决2万多人
- 戳穿 “用良心与科学看住三峡”一贴中的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