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美国:看似风光的背后正在慢慢腐朽( 三 )

透视美国:看似风光的背后正在慢慢腐朽
3. 中央国家承担的成本分析任何事物都有其代价 , 体系中央地位也不例外 。 为保持其地位 , 中央国家至少有以下两项长期代价:一是产业外移、长期逆差和与之伴随的去工业化;二是为稳定或者说控制那些战略性地区和战略性资产而支付长期的安全成本 。要想从外围国家征收美元铸币税 , 就需要把美元大量而持久地输出到外围国家手中 。让外围国家手里长期持有美元 , 不外乎两种途径:一是美国政府和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将美元输入外围国家 , 二是美国用美元购买国外厂商的产品和服务 。无论哪种途径 , 都会导致美国的产业外移和本土的去工业化 。当美国企业对外投资时 , 它们除了输出资本外 , 也带去美国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 。尽管美资跨国公司可以从海外获得大量的利润增量 , 但是这一过程会导致美国本土流失一些制造业岗位、技能乃至政府税收 。对外资本输出带来霸权国技术垄断地位的瓦解和本土产业优势的消失 , 这一点在当年英国霸权的衰落过程中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 。美国的去工业化问题由来已久 , 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以来 , 美国的去工业化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 , 主要表现为制造业企业的大规模倒闭 , 以及制造业职位持续的、不可逆的流失 。美元发行国带来的巨额铸币税收益可以让美国长期不劳而获 , 其代价是美元的有效汇率大大高于其维持自身工业竞争力所需的汇率均衡水平 。 这种收益长期挤压着美国本土生产和出口能力 , 其机制与所谓的荷兰病相似 。在开放经济环境中 , 当一个经济体可以稳定、长期、巨额地不劳而获时 , 这个经济体中很难再容纳其他各种普通产业的生存—这些产业需要持续的资本投入和大量的劳动力 , 但所提供的工资水平却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 因为这种额外收益将各种生产要素(资金除外)价格的水位抬得太高 , 以至于除了暴利行业和不可外包的部门(non-tradable sector)之外 , 其他面对外围国家竞争的各种产业迟早会在严酷的竞争中销声匿迹 。在一个全球化、信息化时代 , 武器技术尤其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技术的扩散大大增加了维持帝国优势的难度 。不对称作战模式的发展也抬高了体系中央国家对外围大国的遏制和威慑成本 。美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卷入战争最频繁的国家 , 冷战后军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也一直居高不下 , 其军费预算占全球所有军费预算的比例一直维持在一半左右 。生命和财政资源的消耗对于维持美国对战略资源和战略地区的控制性地位而言是一种必要的运营成本 , 因而可以看作占据和维持体系中央地位的必要代价 。正是由于承担上述两种长期代价 , 美国的国家和社会在过去的60年间逐渐发生了器质性改变 。它从一个财富创造者变为消费者 , 从一种食草动物变为食肉动物 , 并且由于这种器质性改变而对自己在体系内食物链上的新地位产生了依赖 。一旦离开了这种超额收入 , 可能会引发经济、社会乃至政治的崩溃 。中央地位带来的泡沫性利益如同毒品 , 短期可以带来兴奋和力量 , 长期则消解其实力 , 并使之上瘾 。把上述代价上升到关于财富的哲理层面来看 , 不难发现:财富的流动是损不足而补有余 , 但是财富创造能力的流动是损有余而补不足 。在某种意义上 , 与其说是中央国家主宰了整个全球市场体系 , 不如说是中央国家成为全球市场体系祭坛上的神像:风光无限、享受香火 , 但是在漂亮的泥塑背后慢慢地腐朽 。关于作者:翟东升 ,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教授、副院长 , 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专业与国际政治经济学博士生导师 ,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所特聘研究员 , 世界经济学会理事 。来源:华章管理(ID:hzbook_gl) , 内容摘编自《中国为什么有前途》 , 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出版 , 转载请与我们取得授权 。透视美国:看似风光的背后正在慢慢腐朽
「延伸阅读」透视美国:看似风光的背后正在慢慢腐朽
推荐语:这本书可以让你了解中国以及中国公司在全球竞争中所处的位置 , 了解中国有哪些机遇可以利用 , 了解个人怎样利用国家、企业的力量融入全球竞争 , 获取优势 。 一本应对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的全民阅读手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