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Ⅰ号”:沉睡海底八百余载的“古典繁华”

“南海Ⅰ号”:沉睡海底八百余载的“古典繁华”
●迄今为止中国发现年代较早、船体较大、保存较完整的宋代远洋贸易商船 , 华夏迈向远洋的实物例证●以世界史无前例的整体打捞方式展现世人眼前 , 罕见的迁移式保护 , 让大众得以 " 窥见 " 神秘考古过程●海量瓷器、金属器、漆器……异域风格瓷器反映来样定制、加工等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生产方式 , 呈现出南宋手工业和海洋贸易的活跃风貌●阿拉伯风格配饰背后可能存在的复杂船员构成 , 展现一个流动的海上社会——不排除船上曾有外籍船员●见证中国水下考古起步与发展 , 每一步都打上 " 南海Ⅰ号 " 的烙印 , 多学科拓展考古研究视野 , 为后世留下可借鉴的考古模式●知古鉴今 , 经验与教训关照当下 " 一带一路 " 建设 , 人类命运共同体 " 闪耀 " 古人智慧" 华夏民族之文化 , 历数千载之演进 , 造极于赵宋之世 。 " 人们一直对遥远宋代繁荣的贸易和生活景象抱有无尽想象 。1987 年 , 一艘载有大量货物的南宋商船在广东阳江市上下川岛西南海域被意外发现 , 800 多年前海上丝绸之路的一段鲜活历史跃入人们眼中 。今年 5 月初 , 广东 " 南海Ⅰ号 " 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荣膺 2019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 三十三年磨一剑 " , " 南海Ⅰ号 " 一路被高度关注 , 终获 " 功名 " 。“南海Ⅰ号”:沉睡海底八百余载的“古典繁华”
这是位于广东阳江海陵岛的 " 南海 I 号 " 已清理出的船艉部分(5 月 12 日摄) 。 本文图片新华每日电讯采访人员邓华摄" 南海Ⅰ号 " 因承载丰富的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信息 , 多年来一直被业内高度关注 。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研究员魏峻说:" ‘南海Ⅰ号’首次采用整体打捞方式 , 将船体和船载文物完整呈现 , 为中国水下考古的每一步发展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 "" 南海Ⅰ号 " 从被发现到打捞上岸 , 经历了 20 年人员培养、技术经验积累和方案论证 。 2019 年底 , " 南海Ⅰ号 " 船底 " 初现 " , 发掘工作进入收尾期 , 预计 2021 年全部完成 。 而后 , " 南海Ⅰ号 " 将进入漫长的保护、修复及研究时期 , 预计需要一两代人的努力 。专家认为 , " 南海Ⅰ号 " 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最直接有力的实物证据 。 后续深入的研究将揭开宋代海上贸易路线、商品结构、船员生活等细节 , 为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从海里捞起来的 " 宋朝 "位于广东阳江海陵岛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内 , 一座玻璃 " 水晶宫 " 里躺着的古沉船正慢慢展现它的本来面目 。 馆外 , 十里银滩上的游客闲适地感受海水清凉 , 南海碧波无垠;馆内 , 考古工作者正小心翼翼地探寻这艘古船的秘密 。测绘工程师向勤在巨坑里踩着淤泥游走在密密麻麻支撑木船的钢管之间 , 生怕一不小心就会碰下来一块船板;木船周围 , 工人们仔细清理着坚硬的海泥 , 时不时会有零星的瓷碗瓷瓶 " 露出头来 ";他们的上方 , 还有不少同事拿着水壶为木船喷淋保湿……“南海Ⅰ号”:沉睡海底八百余载的“古典繁华”
广东阳江海陵岛 , 工作人员在 " 南海 I 号 " 发掘现场进行清理工作(5 月 12 日摄) 。这艘已初见完整轮廓的木船就是 " 南海Ⅰ号 " 。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年代较早、船体较大、保存较完整的宋代远洋贸易商船 。和这艘船打了多年交道的 " 南海Ⅰ号 " 保护发掘项目领队、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崔勇对这次入选十大考古新发现显得尤为平静 。 1987 年首次被发现、2001 年重启探查、2007 年将船整体打捞出水、2013 年开始全面发掘……奖项对于已经进入发掘收尾期的 " 南海Ⅰ号 " 迟来又笃定 。" 过了多年才申报考古新发现是出于稳妥考虑 。 去年发掘完船体 , 才确认当初的打捞是真的成功 。 " 崔勇认为 , 随着明年 " 南海Ⅰ号 " 发掘工作正式结束 , 藏在船上的秘密或将一一揭开 。但业内对此次获奖颇为兴奋 。 " 把几千吨的东西打捞上来不解体 , 在世界水下考古史上都是非常突出的 。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庆柱说 , " 南海Ⅰ号 " 整体打捞体现了对人类文化的重视 。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庆伟更是多次评价" 南海Ⅰ号 " 对中国水下考古的意义 , 类似于殷墟对中国陆地考古 。清理出的木质船体残长约 22.1 米、宽约 9.35 米 , 被完整地包裹在钢沉箱内 。 " 南海Ⅰ号 " 在海下 23 米被发现时 , 船身大部分深深扎在淤泥里 。 海下能见度几乎为零 , 且拨开淤泥后船体易受损 , 单纯打捞文物难度极大 。尽管当时水下考古经验并不丰富 , 专家们还是冒险提出了整体打捞方案——制作一个能将船及周围淤泥一起装入的 " 容器 " 。 用中空的双层沉井下压 , 将船、载物和周围泥沙按原状固定在井内 , 再在沉井上层底部穿引钢结构底托梁 , 上下分离 , 上部成为沉箱 , 吊浮起运 。几乎与此同时 ,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也开始动工 , 并为船预留了 " 水晶宫 " 的位置用于发掘 。 " 如果船没捞上来 , 博物馆就白建了;反过来博物馆要是没建好 , 船捞上来不知道放哪儿 , 也可能造成损坏 。 " 崔勇说 , 当时两个项目的实施都冒着很大风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