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纸上的巨舰Ⅱ——“蒙大拿”级战列舰

图纸上的巨舰Ⅱ——“蒙大拿”级战列舰
70000多吨的满载排水量 , 12门406毫米重炮 , 先进的雷达与火控系统...... 。 除了这些吸引眼球的数据外 , 作为美国海军有史以来设计的最大吨位的战列舰 , 诸如为了对抗“大和”级而生 , 是“依阿华”级的深度改进型 , 设计时即不考虑巴拿马运河限制等传闻也时常伴随着“蒙大拿”级 。 那么 , 本级舰诞生的背景如何?其真实的性能数据是怎样的?为何在完成设计后又惨遭下马?以下 , 本菜就尝试着来解开这些迷团 , 尽量给大家还原出一级真实的“蒙大拿” 。一、快速?慢速?众所周知 , 1936年3月签订的《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对于英美法三国新式战列舰的设计建造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 该条约第二部分第四条第一及第二款明确规定了缔约国主力舰的标准排水量不得超过35000吨 , 主炮口径不得超过356毫米 。 从军备的角度上看 , 这非常不利于缔约国应对日趋恶化的亚欧战略形势 。 1937年底 , 日本将要建造新式主力舰的传闻已经引起了美国情报机构的注意 , 甚至有消息称日本的新军舰将配备460毫米口径的主炮(注意 , 由于日本采取了极为严格的保密措施 , 就当时的人们而言 , 根本无法知道所谓“大和”级的具体参数 , 包括主炮口径 , 所以这在当时是地地道道的传闻 , 甚至可以说是谣言也不为过) 。 这让正在坚持孤立主义的美国政府开始有些坐不住了 , 以罗斯福总统为主的势力最终顶住了国会内部保守派的压力 , 促成了美国政府于1938年3月同英法二国开启了条约修正多边磋商并在同年6月以修正案的形式通过了所谓的吨位递增条款(将主力舰标准排水量上限放宽至45000吨)并触发了原条约附件中的口径递增条款(将主力舰主炮口径上限放宽至406毫米) 。图纸上的巨舰Ⅱ——“蒙大拿”级战列舰
第二次伦敦海军会议对”蒙大拿“级的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 , 图为会议会场这样一来 , 美国海军就得以在45000吨而不是以往的35000吨的限制下设计新式战列舰 , 设计部门终于可以稍稍解放一下被条约禁锢的手脚了 。 很快 , 二种不同的设计方案被提了出来:一种是“快速”33节方案 , 这种方案一改美国海军传统的战列舰建造思路 , 强调高速性能 , 可以与航母编队协同作战 , 最终演化的结果便是一代名舰“依阿华”级;另一种则是“慢速”27-28节方案 , 走的是传统的重防护及重火力路线 , 尤其是强化了防护能力 , 解决了自“北卡罗莱纳”级以来的新式战列舰防护不足的痼疾 , 最终演化的结果便是本文要讲述的“蒙大拿”级 。 因此 , 从起源上看 , “依阿华”级与“蒙大拿”级应是二条平行的研发线 , 并不能简单阐述为后者是前者的深度改进型 。 之所以不少资料有着深度改进型这样的论述 , 本菜认为应该是“蒙大拿”级的设计屡次发生变更 , 甚至当“依阿华”级完成设计工作后 , “蒙大拿”级的设计方案还未最终定稿 , 这才让人们有了这样的误解 。图纸上的巨舰Ⅱ——“蒙大拿”级战列舰
一代名舰”依阿华“号 , 不过从起源看 , “依阿华”级与“蒙大拿”级应是二条平行的研发线1939年 , 设计部门开始了“蒙大拿”级战列舰的初步设计 , 其延续了1938年对45000吨级“慢速”战列舰的各种设计研究 , 新舰的最大航速被设定为27-28节 , 同时考虑了多种主炮配置方案 , 包括406毫米45倍径方案、406毫米50倍径方案、全新的406毫米56倍径方案及搭载457毫米48倍径的方案(这也是美国海军有史以来配备的最大口径主炮) , 主炮塔也出现了四联装的形态 。 这些方案全部以“BB-65”为前缀 , 共计有5种 。 同年7月 , 相关方案进入评估 , 但是就在2个月后 ,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海军条约体系实际上已经完全崩溃 。 10月底 , 美国海军要求对新式战列舰进行重新设计 , 强调必须装备更强大的武备并拥有充足的防护能力 。 据此 , 设计部门发布了“蒙大拿”级的基本大纲 , 指出新舰不再受条约中有关吨位的限制 , 舰宽也无需再受巴拿马运河既有船闸的限制(注意 , 与很多资料描述的“蒙大拿”级需要绕行麦哲伦海峡进行战略机动不同 , 事实上 , 美国海军于1940年已经计划在巴拿马运河上增加第三套船闸 , 宽度达到了43米 , 大于“蒙大拿”级的舰宽 , 使得战列舰依旧可以通过运河进行战略机动) , 同时通过增加装甲防护使得本级舰在一定距离上能够承受“超重弹”(即Mk8型穿甲弹)的攻击 , 主炮则为406毫米50倍径舰炮 。图纸上的巨舰Ⅱ——“蒙大拿”级战列舰
巴拿马运河船闸是美国海军战列舰设计师在设计军舰上必须考虑的特殊因素之一1940年1月至2月间 , 设计部门拿出了一批新的设计方案 , 排水量已经达到50000吨级 , 配备有12门406毫米50倍径舰炮 , 轮机功率13万马力 , 最大航速可达27.5节 。 1940年7月 , 美国海军总委员会再次举行了会晤 , 商讨新式战列舰设计方案定稿的问题 , 由于当时的欧洲局势持续恶化 , 位于亚洲的日本也显出咄咄逼人之势 , 美国政府亟需建造大量战舰 , 因此 , 持续提高性能并增大排水量的方案已不可取 。 据此 , 设计部门在短时间内又给出了一批设计 。 随着《两洋海军法案》于同年通过 , 4艘“依阿华”级及本级舰的头2艘被批准建造 , 预定舷号为BB-65和BB-66 。 但是 , 可能是“依阿华”级战列舰太符合美国海军需要的原因 , BB-65和BB-66的舷号被征用了 , 成为了“依阿华”级的5号及6号舰(最终未能完工) , 因此 。 本级舰的首舰舷号则对应的变成了BB-67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