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技研究所|李缜的“城”( 二 )


在此期间 , 他开办了一家名为合肥华建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的控股公司 , 主营出租车业务 , 这也是他与汽车行业的第一次接触 , 但不幸以失败告终 。
值得注意的是 , 在1992年到2002年的这一段时间内 , 李缜的身份从一名公务员转化成了一名“从商公务员” , 其所主持的公司依然在严格意义上属于国有性质 。
直到2002年开始 , 李缜所成立的这家公司才正式被批准为民营企业 , 他也才彻底告别了自己的政务身份 , 成为了一名站到台前的民营企业家 。
|财技研究所|李缜的“城”
本文插图

2002年 , 李缜领衔的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中心正式转型 , 摇身一变成为了安徽国轩集团 。
这个只有26位缴纳社保员工的小公司 , 成为了牵住“国轩家族”的那根线——集团主要涉足房地产开发、新能源、影视文化三大产业 , 下设合肥国轩置业有限公司、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安徽汤池影视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安徽民生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子公司 。 就这样 , 38岁的李缜手握着其持股92%的国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人生的上半场伴随着企业改制落幕吹响了哨声 。 在这条路上 , 李缜抓住了看得见与看不见的机会 ,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兵装厂文员走向了大型企业老总 , 而他接下来的步伐 , 还要走得再急些 。 平静的抱负
|财技研究所|李缜的“城”
本文插图

尽管早已离开桐城 , 也不再是一名按部就班的公职人员 。 但李缜前半生的道路仍在其处事风格中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 这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国轩高科的走向和发展 。 在公司初创的几年之中 , 李缜将眼光投向了房地产行业 。 “为合肥人建好房子”成了李缜与国轩集团最关注的事 。 在这个火热的行业中 , 李缜初次尝到了成功的滋味 。 国轩苑、国轩大厦、国轩假日、国轩名苑、国轩名门、企融国际、国轩雅典娜……一系列国轩家族的楼盘在安徽拔地而起 , 为国轩集团与李缜攒下了第一桶金 。 2005年 , 李缜短暂地离开安徽 , 在珠海成立了一家珠海国轩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 这是他为国轩高科的成立做的最后准备 。
2006年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 李缜正式开始了向新能源领域的进军 。 对于国内的动力电池行业来说 , 李缜的入局可以算是一个重要时间点 。 在宁德时代还未出生、比亚迪还没长大的数年里 , 国轩高科曾一度站在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的顶峰 。
|财技研究所|李缜的“城”
本文插图

2010年 , 一位合肥的公交列车员在为首批纯电动公交车充电
2010年6月 , 安徽合肥的街头突然多出了几辆与往常不一样的公交车——从这个月起 , 合肥的18路公交车成为了全球首条纯电动公交线路的运营试点 , 而为它们供电的正是国轩高科 。
这也是这个进军新能源行业四年的“新人”迎来的首个高光时刻 。
2012年 , 成立六年的国轩高科依靠与江淮的合作成功登上了国内动力锂电池产值排行榜榜首 , 力神、沃特码等紧随其后 , 刚刚成立一年的宁德时代还不见踪影 。 在2013年的新能源汽车创新高峰论坛上 , 李缜做了一篇名为《平静地迎接汽车电气化时代》的报告 。 在报告里 , 他提到了去特斯拉工厂参观的感受 , 也提到了中国电动车市场面临的巨大机遇和缺失 。
但在整个报告的最后 , 他依然用平缓的语调 , 以“平静”来迎接这一巨变关口的山雨欲来风满楼 。
|财技研究所|李缜的“城”
本文插图

在国轩高科员工有关的论坛中 , 许多员工愿意将这位老总形容为“有理想 , 有抱负”的人 , 但国轩高科的企业文化却没有多少狼性 。 “工资的话就是大锅饭 , 没有太大压力 , 涨的也不多 。 ”在伴随着国轩崛起的二十余年中 , 作为商人的李缜 , 有时展现出疯狂扩张版图、控股27家企业的激进 , 有时又似乎十分中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