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君可自取”,是否真就是让诸葛亮自主行事?,刘备那句“如其不才

襄樊之战是三国形势的重要转折点 , 曹、刘、孙三家为了各自的利益 , 今天结盟明天毁约 , 把“尔虞我诈是三国”这件话体现得淋漓尽致 。
孙权趁着曹操和刘备交战 , 打算攻打曹操所占的合肥 , 曹操全力防备孙权的时候 , 关羽趁机攻打同为曹操占据的襄阳和樊城 , 没想到孙权突然背弃孙权盟约 , 反身攻打关羽 。
【剧透历史|君可自取”,是否真就是让诸葛亮自主行事?,刘备那句“如其不才】战役的结果是刘备损兵折将 , 实力大减 。 不但痛失关羽父子 , 还丢掉了至关重要的荆州 。
剧透历史|君可自取”,是否真就是让诸葛亮自主行事?,刘备那句“如其不才
文章图片
刘备大为恼火 , 称帝后不顾诸葛亮、赵云等人的苦苦劝谏 , 迫不及待地发动了针对东吴的夷陵之战 。 表面上打出的旗号是为关羽报仇 , 心底里却是想夺回荆州地盘 , 甚至还想从东吴身上啃下块肥肉 。
战争的结果出人意料 , 征战大半生的刘备 , 居然败在了毛头小子陆逊的一把火上 , 几乎赔光了蜀汉的老本 。
尽管刘备逃回了白帝城 , 但心中还是忍不下这口气 , 郁结于心 , 气着气着就死了 , 临终前将幼主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
在病榻前 , 刘备交代了一大通话 , 其中那句“如其不才 , 君可自取” , 可真是让为人臣的诸葛亮脑后跟发凉!按照字面上的理解 , 刘备的意思是如果刘禅资质实在太差 , 没有为君的才能品性 , 诸葛亮可以取代他 。
剧透历史|君可自取”,是否真就是让诸葛亮自主行事?,刘备那句“如其不才
文章图片
刘备的这句话 , 背后究竟隐含着什么样的动机呢?通常的解读有两种:
一种是刘备在试探诸葛亮 。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 , 刘备嘴上说得动听 , 其实是在测试诸葛亮对刘禅的忠诚度 。 诸葛亮若是回答得有半点不妥当 , 估计当场就要走在刘备的前头 。
但这似乎有些不符合刘备的厚道形象 。
他在三国中向来以仁义闻名 , 名声经营得太好了 , 正所谓“北让曹操得天时 , 东让孙权得地利 , 而他刘备居中占人和” , 所以无论是雄据一方的军阀 , 还是普通小老百姓 , 都相信刘皇叔是个仁义厚道人 。
因而 , 哪怕在失势逃命的时候 , 都有大批百姓心甘情愿跟着他跑 , 也才会有陶谦让徐州、刘表托付荆州、刘璋邀他入蜀等事 。
但刘备真的这么好吗?未必 。
说白了 , “仁义”是刘备的人设 , 就像现在的流量明星都喜欢在粉丝面前给自己树个人设一样 , 真实性情和人设是两码事 。 人设是用来赚人气的 , 古今皆同 。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 , 人设也可以暂时放下 。 上面提过的刘璋就狠狠吃了刘备的亏 , 刘璋手下的张松、法正等人对刘备迷之好感 , 极力撺掇他邀请刘备入蜀结盟 。 张松还特意找到刘备 , 献上了益州的地图 , 这可不就是妥妥的带路党?
刘璋可不知道这两人已生了外心 , 还以为他们是为自己着想 。 他也听过刘备的大名 , 因为都是刘家宗室 , 先就把刘备当成了亲戚 , 再加上刘备风评极佳 , 笼络他可以多一个可靠的盟友 , 也就欣然同意了 。
哪想到这是引狼入室!
刘备入蜀后 , 刘璋给钱给粮又给兵 , 让他去打占据汉中的张鲁 , 打下来了 , 汉中自然归属刘备 。
恰好此时 , 刘璋得知了张松的真实意图 , 一怒之下杀之 , 对刘备倒没什么举动 , 只是封锁了刘备回来的关隘 。
可刘备却立刻率领大军反攻刘璋 , 双方打了三年多 , 刘璋不愿见百姓惨遭兵祸流离失所 , 主动出城投降 。 要说仁义 , 刘璋倒真是有些替老百姓着想 。
为了扩大地盘扩充势力 , 刘备可以翻脸无情、恩将仇报 , 这样的他 , 真愿意把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让给外人吗?不太可能 。
所以他说这句话 , 只是种对诸葛亮的试探 , 倘若诸葛亮露出一点异心 , 也许就是刀斧手伺候 。 而诸葛亮也深知刘备的性情 , 赶紧表明绝无此心 , 痛哭流涕地发誓效忠于后主 , 才度过了这场杀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