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国宝品鉴】萧瑾墓志( 二 )


志文中记载萧瑾所担任的“中书侍郎”和“散骑常侍”等职务 , 都是在皇帝身边任职的要职 , 这可能与其皇室后裔的身份密切相关 。 其中“中书侍郎”乃为中书监、令的副职 , 主要负责协助中书监、令起草诏令 。 此官职始设于晋 , 至梁为九班 。 根据《隋书·百官志》中关于萧梁时期官班制的记载:“天监初 , 武帝命尚书删定郎济阳蔡法度 , 定令为九品 。 ……至七年(508) , 革选 , 徐勉为吏部尚书 , 定为十八班 。 以班多者为贵 , 同班者 , 则以居下者为劣 。 ”20世纪日本东洋史学家宫崎市定提到:“第十八班为正一品 , 第十七班为从一品 , 第十六班为正二品 , 一直排到最末的第一班为从九品”可推测中书侍郎在西梁为从五品官 。 “散骑常侍”是由汉代所设的“散骑”“常侍”两官发展而来 , 三国魏始设 , 为三品官 。 担任此官者一般为皇帝亲信 , 跟随皇帝左右以备顾问 , 地位颇崇 。 至萧梁时期 , 将散骑常侍归于集书省下 , 设为十二班 , 即四品官 。 志主萧瑾先后任职中书侍郎和散骑常侍 , 足以显示他受梁明帝萧岿的信任之深 。 在职未几 , 萧瑾又迁“大将军” , 关于“将军”的官职名称早在《后汉书·百官志》中就有载:“将军 , 不常置 。 比公者四:第一大将军 , 次骠骑将军 , 次车骑将军 , 次卫将军 。 又有前、后、左、右将军 。 ”大将军乃是古代领军的最高统帅 , 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 , 汉代多由外戚担任 。 据《隋书·百官志》对萧梁官制的记载:“丞相、太宰、太傅、太保、大司马、大将军、太尉、司徒、司空 , 为十八班 。 ”“大将军”在梁朝廷中为一品官 。 志主萧瑾未成年时 , 梁明帝萧岿授予他名义上的永修县侯爵位 , 待其成年后 , 从五品中书侍郎升至一品大将军 , 尽显尊崇地位 。
然而萧瑾的仕途生涯在隋文帝一朝曾一度中断 , 直到隋炀帝即位 , 因萧皇后之故 , 他才被任命为荥阳郡新郑县令 。 关于萧瑾在隋文帝统治期间未任职的原因 , 志文中有载:“(广运二年(587) , 西梁后主萧琮)及来朝上国 , 因留蕃邸 , 属荆衡失守 , 遂而栖迟 。 ”因西梁原为西魏的附属国 , 周灭西魏 , 成为周的附属国 , 又在隋灭周后 , 西梁最终归附于隋 。 隋文帝征召西梁后主萧琮入朝 , 萧瑾并没有陪同 , 而是留守在江陵 。 “荆衡”是原来的楚地 , 荆地连及衡地一带 , “荆地”指西梁国都荆州城 , “衡地”为衡阳 , 在今天湖北省中南部和湖南省中部 , 地理位置重要 , 乃兵家必争之地 。 关于“荆衡失守”的原因 , 墓志文中并未详细说明 。 据文献记载“隋文帝仍遣武乡公崔弘度将兵戍江陵 。 军至鄀州 , 琮叔父岩及弟(巚)〔瓛〕等惧弘度掩袭之 , 遂虏居民奔于陈 。 ……入陈 , 授平东将军、东扬州刺史 。 及陈亡 , 百姓推岩为主 , 以御隋师 。 为总管宇文述所破 , 伏法于长安 。 ”隋文帝征萧琮入朝时 , 派崔弘驻兵在江陵 , 留在江陵的萧岩、萧瓛等萧氏子孙害怕崔弘袭击他们 , 于是就投靠陈国 , 共同抗隋 。 但是不久陈国就被隋所灭 , 萧岩、萧瓛战败被杀 。 萧瑾也是当时跟随萧岩、萧瓛抗隋的萧家子弟之一 , 隋文帝虽赦免其死罪 , 但也并未对其加以任用 。
隋炀帝即位 , 萧瑾虽得以重新启用 , 但也只被任命为荥阳郡新郑县令 。 “县令”在我国古代品阶并不高 , 《隋书·百官志》有载:“五千户以上县令、相 , 一千石 。 ……品并第八 。 五千户以下县令、相 , 六百石 。 ……品并第九 。 ”可见在隋代县令品级仅为第八或第九品 。 但是在其任职期间 , “政号清静 , 吏无烦扰 , 时称严肃 , 民不能欺 , 所以乳稚复驯 , 灾蝗更远 。 考课为最 , 岁满当迁” , 足见萧瑾杰出的政治才能 。
【河南博物院|【国宝品鉴】萧瑾墓志】萧瑾“以大业九年十一月廿四日薨于东都温柔里第……赗赠礼数 , 一如旧式” , 《礼记·曲礼下》中明确记载:“天子死曰崩 , 诸侯曰薨 , 大夫曰卒 , 士曰不禄 , 庶人曰死 。 ”《隋书·礼仪志》中也有明确规定:“其丧纪 , 上自王公 , 下逮庶人 , 著令皆为定制 , 无相差越 。 ”《新唐书·百官志》中记载:“凡丧 , 三品以上称薨 , 五品以上称卒 , 自六品达于庶人称死 。 皇亲三等以上丧 , 举哀 。 ”隋唐时期丧葬制度等级森严 , 丧葬体制颇为完备 。 墓志文中以“薨”字记载萧瑾去世 , 且“内宫追悼 , 哀感掖庭” , 均表明萧瑾的丧葬等级远远高于其所担任的荥阳郡新郑县令所应享受的丧葬级别 , 这些可能是因其西梁皇室后裔、隋文帝外戚等多重身份 , 而享受“赙赠”的结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