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国宝品鉴】萧瑾墓志


萧瑾墓志 , 石质 , 隋大业九年(613年) , 志石高、宽均56厘米 , 厚6厘米 。 1919年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郑凹村北出土 。 现藏开封市博物馆 。

河南博物院|【国宝品鉴】萧瑾墓志
本文插图

萧瑾墓志
萧瑾墓志 , 志盖一合 。 志盖篆书 , 阳刻“隋故荥阳郡新郑县令萧明府墓志之铭”16字 , 4行 , 满行4字;志石呈方形 , 高、宽均56厘米 , 厚6厘米 , 志文隶书 , 凡30行 , 满行30字 。 志盖、志石均有界格 。 志文首行题“大隋故荥阳郡新郑县令萧明府墓志铭并序” , 无撰书人姓名 。 因萧瑾史籍无载 , 志文中关于其仕宦经历的详细记述 , 凸显了他在后梁朝廷中的显赫地位以及其在隋朝任职荥阳郡新郑县令期间的杰出政绩 , 故此墓志可补史阙 。
志文中记载萧瑾“字昞文 , 兰陵郡兰陵县人也” , 由文献可知此处所提到的“兰陵郡兰陵县”实则为“南兰陵郡兰陵县” 。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 , 导致北方战乱不断 , 北方人民为避战乱而大举南迁 。 《南齐书·高帝纪上》载:“晋元康元年(291) , 分东海为兰陵郡 。 中朝乱 , 淮阴令整字公齐 , 过江居晋陵武进县之东城里 。 寓居江左者 , 皆侨置本土 , 加以南名 , 于是为南兰陵兰陵人也 。 ”可见当时以萧整为首的山东兰陵(今枣庄市南峄城区)萧氏大族 , 亦在此次南迁之列 。 据志文记载可知 , 志主萧瑾为“梁宣帝詧之孙 , 吴郡王岑之第三子也” 。 梁宣帝萧詧 , 在《周书·萧詧传》中有载:“萧詧字理孙 , 兰陵人也 , 梁武帝之孙 , 昭明太子统之第三子 。 ……詧乃称皇帝于其国 , 年号大定 。 ”萧詧于公元555年建立西梁 , 年号大定 , 故萧瑾乃是西梁后人 。 再根据《南史·梁本纪》记载:“梁高祖武皇帝讳衍 , 字叔达 , 小字练儿 , 南兰陵中都里人 , 姓萧氏 , 与齐同承淮阴令整 。 整生皇高祖辖 , 位济阴太守 。 辖生皇曾祖副子 , 位州治中从事 。 副子生皇祖道赐 , 位南台治书侍御史 。 道赐生皇考 , 讳顺之 , 字文纬 , 于齐高帝为始族弟 。 ”可推知 , 志主萧瑾乃是萧整的九世孙 , 因此志主萧瑾应为南兰陵郡兰陵人 。
志文中记载:“孝明帝降犹子之爱 , 以公为永修县侯 。 此邑自宋世檀道济以来 , 唯公启封而已 。 ”关于永修县封爵问题 , 最早见于《晋书·桓宣传》中《桓伊附传》:“伊与冠军将军谢玄、辅国将军谢琰俱破坚于肥水 , 以功封永修县侯 , ”随后 , 南朝宋国刘伯容被封为永修县侯、南朝宋檀道济被封永修县公 。 在此之后陈武帝从子陈拟也曾被封为永修县开国侯 , 且此事在《陈书·陈拟传》中有载:“高祖践祚 , 诏曰:‘拟可永修县开国侯’” 。 而志文却提到“自宋世檀道济以来 , 唯公启封而已” , 对陈拟被封永修侯一事避而不谈 。 究其原因 , 是由于在梁武帝晚年 , 陈武帝陈霸趁萧氏子孙争权夺位之时 , 趁机取代梁的历史事件所致 。 此事有史为证“(557)十月戊辰 , 进高祖爵为王 , 以扬州之会稽、临海、永嘉、建安 , 南徐州之晋陵、信义 , 江州之寻阳、豫章、安成、庐陵并前为二十郡 , 益封陈国……辛未 , 梁帝禅位于陈” , 陈国此举对于梁来说乃是窃国 , 所以在梁武帝之孙萧詧建立西梁之后 , 对陈国的一些政令自然不予以承认 。
“永修”古称艾地 , 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部一带 。 梁宣帝萧詧建立的西梁在当时属于西魏附属国 , 其疆土范围仅限于江陵及其周边地区 。 至梁孝明帝时期 , 永修县亦不在西梁的统治疆域之内 ,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六记载:“陈武帝初 , 割建昌、豫宁、艾、永修、新吴等五县立为豫宁郡” , 可见当时永修县是陈国的疆土 。 因此当时梁明帝萧岿封萧瑾的永修县侯 , 实际上只是一种虚衔 , 即只有封号与俸禄 , 无封地 。 永修县侯的品级在《魏书·官氏志》中有载:“侯封大县……侯第三品” , 《宋书·职官志》中亦有记载:“县侯 , 右第三品” 。 梁承宋制 , 县侯品级与宋大致相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