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散的田野|除了蹴鞠和陀螺,宋代孩童都会在哪些玩具陪伴下度过童年


玩具 , 具有悠久的历史 , 与人类的传统文化与文明创造密不可分 。 无论是在远古时期还是以后的历代王朝 , 都出土了不少或粗糙或精细的玩具 。 汉代王符在《潜夫论·浮侈篇》中说玩具是戏小儿之具 , "或做泥车、瓦狗、马骑、倡排诸戏弄小儿之具以巧诈 。 "汉代玩具有了长足的发展 , 当时玩具已经非常普遍 , 开始进入流通市场 。 宋代商业经济高度发达 , 市民阶层的生活文化迅速发展 , 玩具进入了无数普通市民家庭的生活中 , 品种丰富 , 种类齐全 。 吴自牧《梦粱录·夜市》道:"杭州大街 , 买卖昼夜不绝 。 四时玩具……"至此 , 正式的"玩具"一词方才始见 , 并一直沿用至今 。

走散的田野|除了蹴鞠和陀螺,宋代孩童都会在哪些玩具陪伴下度过童年
本文插图

宋代市井文化发达 , 都城商业繁荣兴旺 , 为玩具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 成为传统玩具生产辉煌的时代 。 宋代出现了捏塑精妙绝伦的鄜州泥孩儿、稚拙可爱的七夕磨喝乐、造型夸张的傩面具等 , 这些玩具制作工艺细腻独特 , 品种繁多 , 受到成人和儿童的喜爱 ,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和启迪 。

走散的田野|除了蹴鞠和陀螺,宋代孩童都会在哪些玩具陪伴下度过童年
本文插图

观赏玩具
【走散的田野|除了蹴鞠和陀螺,宋代孩童都会在哪些玩具陪伴下度过童年】泥孩儿
泥孩儿是一种泥塑工艺 。 泥塑成本低 , 制作方便易行 , 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玩具 , 它往往和节令、礼仪、风俗联系在一起 。 在中国的上古神话中 , 人是女娲用黄河里的泥捏塑出来的 , 可见泥塑具有悠久的历史 。 泥塑艺术发展到宋代 , 不但宗教题材的大型佛像继续繁荣 , 小型泥塑玩具也发展起来 。 宋代有关泥孩儿的记载 , 较为详尽且屡见征引的无过于宋代文学家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的记载:"承平时 , 鄜州田氏做泥孩儿 , 名天下 , 态度无穷 , 虽京师功效之 , 莫能及 。 -一对至直十缣 , 一床至三十千 , 一床者或五或七也 。 小者二、三寸 , 大者尺余 , 无绝大者 。 予家旧藏一对卧者 , 有小字云:'鄜州田玘制' 。 绍兴初 , 避地东阳山中 , 归则亡之矣 。 "短短几行文字记载了泥孩儿这种玩具的价格、规格及其发展过程 。

走散的田野|除了蹴鞠和陀螺,宋代孩童都会在哪些玩具陪伴下度过童年
本文插图

陆游写诗记述当时鄜州的泥偶儿:"莫言无妙丽 , 土稚动金门 。 ""土稚"就是泥孩儿 , 因其妙丽无双 , 引得大家竞相购买 。 宋室南迁时 , 田圯和其他艺人一起避难南下 , 见惠山泥土乌黑粘细 , 便以捏泥人为生 , 定居惠山 。 随后有人仿之 , 捏泥人的艺人渐多 , 从此惠山泥人发展起来 。 同样以善捏泥孩儿出名的还有袁遇昌:"袁遇昌 , 宋代吴县木渎人 , 善捏相、速塑 。 以塑婴孩名扬四方 。 "关于他的记载还有:"袁遇昌 , 吴之木渎人 。 以擅塑泥孩名扬四方 , 每用泥搏埴一对 , 约高六、七寸者 , 价值三数缗 , 其齿、唇、眉、鬓与衣襦襞、势似活动 , 至於脑颅,按之胁胁 。 "袁氏泥孩儿的唇齿眉发皆可活动 , 头顶上还按照真人那样做成"卤脑门" , 用手按动时活动有声 。 这些泥娃娃不仅精美 , 而且具备了活动发声功能 , 是典型的儿童玩具 。 在虎丘坊肆间兜卖 , 虽价高而畅销 。"遇昌死 , 其子不传 , 此艺逐绝 。 "袁遇昌精湛的泥孩儿捏塑艺术成为绝唱 。

走散的田野|除了蹴鞠和陀螺,宋代孩童都会在哪些玩具陪伴下度过童年
本文插图

南宋临安(今浙江杭州)经济繁荣 , 买卖玩具众多:"时承平日久 , 乐与民同 , 凡游观买卖 , 皆无所禁 。 书楫轻舫 , 旁午如织 。 至于果蔬、羹酒、宜男、关扑、戏具、闹竿、花篮、画扇、彩旗、糖鱼、粉饵、时花、泥婴等 , 谓之'湖上土仪' 。 ""泥婴"也就是泥孩儿 , 属于南宋西湖附近的民间工艺品"湖上土仪" 。 朝代虽然发生了变更 , 但玩具艺术的传承世代相沿 , 经久不衰 , 可见其顽强的生命力 。 《得树楼杂钞》卷十根据陆游诗所推断:"杭州至今有孩儿巷 , 以善塑泥孩儿得名 。 盖南渡之俗 , 后人不知其法传自鄜州也 。 "这就是临安(今浙江杭州)"孩儿巷"的由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