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摹本众多 为何仇英本最为著称( 三 )


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摹本众多 为何仇英本最为著称
本文插图

货船
明代漕运货船之一 , 又称沙船 。 它的特点是 , 船底平 , 阻力小 , 适合内陆航道航行 。 有三桅船帆 , 此帆不是布制的 , 而是用竹子编制的席帆 。 船舱甲板上明快简洁 , 没有宋船那样繁杂 。 所在货物均在甲板下面的船舱里 , 重量集中在船的底部 , 使船在航行中保持平稳 , 不会因高大的三桅风帆受风力之后倾覆 , 这是典型的内河运输船 。 画卷中有多种船 , 如摆渡船 , 围篷船、官船等 , 均可以图像史料进行研究 。
两图有不少内容情节相同 , 反映了历史的传承性 , 但艺术表现手法有所不同;手工业、商业的行当在仇英本有许多增加 , 反映了历史的发展演变和苏州地区特具的繁荣经济形态 。 有关社会风俗和生活方式细节的描写 , 两图各具不同时代 , 不同地域的特征 。
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摹本众多 为何仇英本最为著称
本文插图

论辩
岸边有“论辩”人群 , 虽然观者不知他们在论辩什么 , 但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一定是发生纠纷而争执 。 仇英在论辩人群背后绘有一处乡绅院落 , 茅舍内有一乡绅和一位白发老人谈话 , 这便告诉观者 , 论辩事件与乡绅、老者正在解决论辩的事件 , 这便是明代民间的一种“调解”机制 。
明朝洪武二十七年四月诏谕:“命有司择高年人公正可任事者理其乡之词讼 , 若户婚、田宅、斗殴则会里胥决之 。 事涉重者 , 始白于官 , 若不由里老处分径诉县官 , 此之谓越诉 。 ”户部教民榜文更明确规定:“民间户婚、田土、斗殴 , 相争一切小事 , 不许轻便告官 , 务要经本管里甲老人理断 。 若不经由者 , 不问虚实 , 先将告人杖断六十 , 仍发里甲老人理断 。 ”所谓年高公正之人和里老之辈 , 绝大多数是地方上的豪绅和族长 , 他们之间的会决 。
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摹本众多 为何仇英本最为著称
本文插图

街头打斗
街头打架是历朝历代最常见的社会现象 , 然而仇英笔下的这一打斗场面将打架者、劝架者、起哄者、漠视者、传播者等各种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
原图人物高2.2 厘米 , 放大后五官神态清晰可见 , 可谓神来之笔 , 非仇英莫属 。
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摹本众多 为何仇英本最为著称
本文插图

精裱名公书画 , 手卷册页单条
这是一家“字画装裱”店 。 明代苏州的字画装裱(装潢)手艺高超 , 号称吴装 。 有“装潢能事 , 普天下之 , 独逊吴中”之说 。 店内有一张“大红案” , 这是字画装裱必备的装裱台 。 老式“案子”的制作相当讲究 。 为了确保案子常年不变形 , 必须选用不宜变形的板料(胎板) , 经几十道繁杂的“披麻沥粉”(披麻挂灰)和“漆饰”工艺制作而成 。 明代宫廷所用“大红案”一般由苏州的古建筑木工师制作 , 与古建筑的朱红大门和朱红柱子的制作方法一样 , 甚至更加严格 。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和仇英《清明上河图》(辛丑本)是中国绘画史上两件现实主义社会风俗画的典范作品 。 对两件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 解读其内含的历史信息 , 深入挖掘其内涵的认识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 是一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有意义的工作 。 本书的撰写希望于《清明上河图》的深化研究有所裨益 , 书中的见识是笔者一己之见 , 若有差误 , 冀望方家不吝指正 。
【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摹本众多 为何仇英本最为著称】(图片来源于****及网络 , 侵删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