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交民巷东交民巷来源众说纷纭,元末明初形成,最初为何叫东江米巷?( 三 )
随着明代“五府六部”以及“文德”和“武功”两座石牌坊的落成 , 原本毫无关系的两条胡同最终被联系到一起 。 大约在明代中后期最终产生了东、西江米巷的胡同名 。
笔者所见史料中有关“江米巷”地名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明宣宗实录》中的一段记载:“宣德十年(1435年)夏四月辛酉:造江米巷石桥 。 ”到了明代中期则有“东江米巷”的确切记载 , 李诩在《戒庵漫笔》中提到“嘉靖六年六月十九日夜 , 京城雨雹交作 , 次早东江米巷南 , 李学等家房上有钱八十四文 , 一一壁立瓦栊中 。 ”
成书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张爵所著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则明确标有东江米巷 。
其后 , 想谈一谈对于“江米巷”街名产生的看法 。 的确 , 这里曾是闸河 , 附近又有丰裕仓 , 仓中存储的是江南运来供皇家享用的上好糯米 , 北方人将糯米称做江米 , 胡同因而得名也就显得再自然不过了 。 但说它命名是因为这里是出售粮食的街市 , 就不严谨了 。 一则 , 截止到目前 , 并没有看到有关船板胡同、东交民巷一带发现金元时期船舶停靠码头的确切记载与报道 。 明代著名水利家吴仲在所著《通惠河志》中明确无误地指出:“漕运粮储 , 南来诸物 , 商贾舟楫 , 皆由通惠河直达海子登岸 。 ”二则 , 通过《析津志》的记载可知 , 大都的米市、面市主要集中在钟楼前十字街西南角和羊角市一带 。 其作者熊梦祥生活在元代中叶到明朝初洪武年间 , 书的写作时间大致在元末 。 如果文明门外存在这样一条以出售粮食著称的江米巷 , 《析津志》以及同时代著述中不可能不留下记载 。
推荐阅读
- @杭州人,现在立刻回家!关好窗户
- 那些花儿那些花儿
- 尼泊尔劳工从印度返乡 遭遇车祸致11死22伤
- 互联网人连相亲都不说人话
- 浙A、浙B、浙C……又一波驾驶员被曝光
- 仝卓往届生改应届生 仝卓为何说得如此随意?
- 他们原谅劈腿的理由,不可笑吗?
- 离开小厂进大厂的第一周:我后悔了
- 惊呆!准新娘收到婚纱照傻眼:“男主角”竟是前男友
- 这样的绝世好男人,娱乐圈真的少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