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海报新闻| 把钱用到刀刃上,“2万亿”如何“精准滴灌”?,理上网来( 二 )


资金直达基层 , 避免“跑冒滴漏” 。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 , 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 ”
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 。 其目的在于 , 有效提高资金下达效率 , 避免层层审批中的时滞 , 保障资金及时到位 , 着力纾困做好“六保” 。
同时 , 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 , 让资金直达基层 , 可以避免资金截流或“跑冒滴漏”问题 , 结合监督机制 , 切实保障资金不折不扣到市县基层 。
但是 , 需要说明的是 , 特殊举措特在直达基层、突出效率 , 省里只是“过路财神”;但在管理责任等方面 , 并非绕过省里 , 在应有的资金管理责任 , 以及统筹体制安排考虑辖区责任等方面 , 省里是绕不开的 , 也不应该绕开 。
各类资金“一盘棋” 。
转给地方的2万亿元新增一般和特别国债资金 , 有特殊之处 , 但使用上并不能强调其孤立性 , 这些资金的安排 , 在规定的使用范围内 , 预算资金安排上要与其他资金统筹考量 , 做到统筹全局“一盘棋” , 形成合力 。
“六保”是评判标准 。
对于“2万亿”资金要做好绩效评价 , 以绩效目标为导向 , 加强绩效评价体系 , 科学论证资金所用项目的有效性 , 减少低效和无效问题的出现 。
同时 , 应科学设计绩效评估指标 。 因为“2万亿”资金应用领域主要在民生领域 , 要摆脱以经济指标为核心的指标设计 , 以“六保”为基础设计评价指标 , 动态监管 , 保证资金使用的合规性、有效性、公正性 , 真正做到资金的使用的高效率 。
大众报业·海报新闻| 把钱用到刀刃上,“2万亿”如何“精准滴灌”?,理上网来
文章图片
真正“过紧日子”
包括“2万亿”在内的积极财政政策 , 要充分发挥效果 , 离不开地方上方方面面的配套措施与有力执行 。
地方政府更应“过紧日子”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中央政府要带头 , 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 , 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 。 ”压缩非急需非刚性支出50%以上 , 调出资金用于基层企业和民生 , 体现了中央“过紧日子”的决心和信心 , 表明了中央政府的责任担当 。
在此背景下 , 地方政府要有看齐意识 , 绝不允许搞形式主义 , 使得中央的努力付诸东流 。
固然 , 地方政府在“节流”方面 , 存在一些困难 。 例如 , 基于支出结构固化、刚性支出比例高 , 压减困难 , 越到基层空间越小 , 以及多年压减后可压减的空间不断收窄 , 等等 。
但是 , 面对新形势 , 地方政府更应积极落实“过紧日子”的思想 , 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 尽量压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 , 降低行政成本 , 节约财政支出 , 保障重点支出 , 做好存量结构优化和提质增效的文章 。
更了解企业情况 , 才能把钱“花对地方” 。
2万亿元增量资金全部转给地方 , 由地方使用 , 增强地方的自主权 , 这背后隐含的重要前提 , 就是地方更加了解企业的实际困难 。
比如 , 企业面临的困难 , 是成本问题?是利息、资金、房租问题?还是产业链、供应链的问题?对这些情况 , 地方应该尽量详细地掌握 , 并据此作出充分准备 。
同时 , 相关投资项目 , 也需要提前储备 。 应做好项目的论证和储备 , 让资金跟着项目走 , 而不是让资金等项目 。 唯有如此 , 才能保证资金一旦到位 , 就能立刻精准施策 , 及时解困纾困 , 提高政策有效性 。
打通“2万亿”到达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
根据既往的经验看 , 合理解决纾困资金如何最终到达企业的问题 , 是完成“最后一公里”、令政策见效的重要环节 。
因此 , 针对资金上的企业纾困解困政策 , 要简化相应的手续 , 结合地方营商环境优化 , 推进涉企事项尽可能网上办理 , 加大对困难企业的帮扶和救助力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