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一万年|宋朝皇帝如何赏赐军人?浅谈宋朝军功赏赐制度的利与弊( 二 )


负伤
因伤受赏多带抚恤性质 , 但也含有褒奖之意 。 如太平兴国四年征战太原时 , 天武军校荆嗣率众登先 , 手刃数贼 , 身受重伤 , 宋太宗召见时赐锦袍、银带 。 咸平二年 , 赵保吉侵犯麟州(今陕西神木 , 知府州折惟昌力战受伤 , 宋真宗遣中使劳问 , 赐金丹、上尊酒、锦袍、金带、名马、器币 。 宋神宗元丰二年 , 閤门抵候、知雄州归信容城县李泽与辽兵格斗身负重伤 , 诏迁一官 , 赐绢50匹 , 宋廷常以抚恤的名义对受伤官员予以嘉奖 。 在登录军功时 , 受伤士兵还享有优先权 。 如宋真宗朝平定叛卒刘吁后 , 按惯例以首级论功赏 , 而左谏议大夫张咏先录受伤兵士之功 , 其次为斩获首级者 。 “是时军情仰公赏罚至当 , 相顾欢跃” 。 张咏认为以士兵伤情作为登录军功的首要标准更符合战前军情 , 因此受到官兵拥戴 。
刺探军情
剌探敌方军情可获酬奖 。 ’宋太宗朝知制浩田锡认为刺探军情非常重要 , “狄中自有诸国 , 未审陛下曾探得凡有几国否?几国与匈奴为仇?若悉知之 , 可以用重赏 , 行间谍 。 间课若行 , 则戎狄自乱 , 戎狄自乱 , 则边鄙自宁” 。 即用重赏募得间谋 , 离间藩国 , 使其互相征伐 , 交相侵害 , 最终达到不战而胜的效果 。

盘古一万年|宋朝皇帝如何赏赐军人?浅谈宋朝军功赏赐制度的利与弊
本文插图

苏辙也以为“三军之事 , 莫亲于间 , 赏莫重于间” , 认为应高度重视对敌情的获取 , 重赏刺探情报之人 。 宋廷专门制定有报告敌情的赏格 , 宋仁宗庆历七年因西夏军队不时扰边 , 诏令陕西、河东经略司“缘边蕃汉户有能先期来告者 , 与优赏之 , 仍定赏格以闻” 。 宋廷还曾设立了奖励探报者的专项资金 , 如宋神宗元丰元年 , 专门划拨给熙河经略司一笔经费 , 《作为刺探军情的费用 。 最初因赏赐过轻 , 探报多有不实 。 “夫百饼之茶 , 数束之彩 , 其不足以易人之死也” , 探报者并不用心刺探敌情 , “近年探事人 , 徒有其名 , 至于酬赏 , 全然微薄 , 以致规逻之人 , 不肯探伺” 。 故宋哲宗元祐七年规定陕西、河东经略司以封桩或军赏钱物作为赏赍来源 , 根据情报的实际价值确定酬金 , 较之以前有所提髙 。 宋朝军功赏格中规定“规得贼情者赐物 , 如因此败贼 , 优与酬赐” , 探报若有助于战况发展 , 击败敌人 , 则赏赐更厚 , “如有探知贼大谋秘计 , 因此广致克获”者还可视为奇功 。
教阅
宋廷通过教阅评定军士的武艺高下 , 并重点奖励高强精进者 。 北宋初期皇帝常亲临教阅 , 尤胜者按等级升迁 , 不过当时还未见有较为细密的教阅法 。 北宋中期以后教阅法逐渐受到重视和推广 , 宋仁宗庆历年间 , 韩椅在狭西设立弓弯挽强、踏硬、射亲格 , 每年分春秋两次教阅 , 被推广至其他各路 。
【盘古一万年|宋朝皇帝如何赏赐军人?浅谈宋朝军功赏赐制度的利与弊】宋朝教阅法多具有针对性 , 依地域、兵种而定 。 如熙宁元年颁布河北诸军教阅法 , 五年四月设立殿前马步军春秋校试殿最法 , 五月设立幵封府界诸县教阅法 , 七年王安石建议设立御前阅试法 , 教阅五路诸军 , 希望通过赏罚制度淘汰怯懦体弱之员 , 奖励武艺精湛之士 , “使一路皆为精兵” 。
募兵
宋朝对招募士兵者立有赏格 , “吏招人多者有赏” , 募兵人数是赏赐的主要依据 。 最初对招募士兵的人数没有明确规定 , 宋仁宗庆历二年 , 朝廷曾遣内臣前往河北路催促募兵事宜 , 规定招募万人者有赏 。 宋神宗熙宁七年 , 以崇仪使、带御器械王中正“录秦凤等路招弓箭手之劳” , 迁西作坊使 , 赐银、绢200匹 。 元丰年间出台募兵赏格 , 按招募兵员人数予以奖励 , 规定鄺延路经略司招纳丁壮5人可赐绢20匹 。 “诸路准此” 。
招降
招纳归顺人口可获酬奖 。 宋朝军功赏格中规定如能招到西界内强壮之人 , 每名支绢10匹 。 宋哲宗绍圣四年重新修订了招纳赏格 , 规定招纳到“西界老小妇女”也可支赏 , 每人支绢3匹 , 10岁以下2匹 。 大致为招纳强壮之人的三分之一 。 宋神宗熙宁十年 , 因西上閤门副使、知沉州谢麟招纳有劳 , 迁东上闇门副使 , 赐银绳200匹 , 以此激励招纳更多的人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