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定创: 财政赤字货币化问题讨论之二
蔡定创:财政赤字货币化问题讨论之二由财政部的经济学者发起的财政赤字货币化问题讨论 , 我在前一篇的《财政赤字货币化问题讨论》就指出 , “财政赤字货币化”这个概念本身就是错误的 , 是西方经济学错误理论中的错误概念 , 使用这个概念表明其理论基础仍然是西方经济学的 , 但是 , 本次发起这个议题的争论 , 虽然持有财政赤字货币化 , 也就是由央行购买财政部因赤字而发行的国债是正确的观点 , 但是如果仍用西方经济学的观点来与同样是来自西方经济学的反对“财政赤字货币化”者进行辩论 , 肯定 辩不过这些反对者 , 因为 , 西方经济学的主流货币理论认为 , 货币是中性的 , 任何增发货币都会引起通货膨胀 。 这些人根本就不懂得当代信用价值生产是怎么一回事 。 也就是说 , 如果没有《信用价值论》(蔡定创 蔡秉哲著 , 2015年出版发行)的理论支持 , 你再正确 , 再有实践支持也辩不过反对者 。现代(西方)经济学与《信用价值论》所代表的经济学体系 , 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经济学体系 。 两个经济学体系在货币理论上有个很关键的本质的区别 , 就是在西方经济学中 , 主流学者认为货币是中性的(虽然也有部分学者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 , 但是理论基础是一样) , 而在《信用价值论》的理论体系中 , 当代货币是信用价值生产的重要工具 , 货币不可能是中性的 。在《信用价值论》中 , 资本生产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以实体经济生产为主的自由资本主义生产阶段 , 也称为资本生产的第1个阶段 。 在这个阶段中 , 生产往往不足 , 其时货币主要充当流通媒介的功能 , 用货币作为调节宏观经济的工具属性并不那么明显 , 所以这个阶段上的西方经济学者用表面现象的“黑箱”分析方法 , 认为货币是中性的 , 这是理论方法上错误导致的结论错误 。 最典型的就是在西方经济学占主导地位的弗里德曼货币理论 。但是 , 《信用价值论》指出 , 当代资本生产己经进入到信用价值生产主导实体价值生产的这个新阶段 , 也就是资本生产的第2个阶段 。 在这个阶段上 , 生产过剩 , 资本过剩是它主要的特点 。 在这个阶段上 , 由于生产过剩与资本过剩是常态 , 采用信用价值生产的手段就是解决生产过剩与资本过剩的一种基本方法 。 而且货币就是信用价值生产手段中的工具 。 货币也是促进生产发展的一种基本的常用的重要手段 , 货币就不可能是中性的了 。 正确的货币政策运用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 错误的货币政策会影响经济的发展 , 甚至引发经济危机 , 货币怎么可能是中性的?在《信用价值论》中指出 , 当代信用价值生产手段有4种:货币信用价值生产、虚拟经济信用价值生产、印钱消费信用价值生产、社会资本信用价值生产 。 这4种信用价值生产手段中的货币信用价值生产、印钱消费信用价值生产与社会资本信用价值生产 , 这三种信用价值生产都以本次议题中的所谓“财政赤字货币化”这个论题相关 。 也就是说如果不把这三种信用价值生产手段搞清楚 , 那就没有办法认识是不是可以通过央行印钱来解决财政赤字问题 。先来说说什么叫货币信用价值生产?在资本生产中 , 因为商品必须通过资本的生产、流通、分配、交换才能进入到消费 , 在这个过程当中每一步都需要有货币充当媒介 , 参与交换、流通、分配 , 才能进入到消费 , 每一步都需要有货币作为媒介 , 这部分作为流通媒介的货币 , 在社会上是要永久占用的 , 这就好像每个人、每个企业单位手里都需要有一定的货币在手中随时要准备进行交换一样 。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持有一部分货币在手中的经历(包括现金、银行卡上的现金、支付宝、微信上的现金) , 这个由社会每个人、企业、社会团体持有的现金与银行储蓄存款 , 再加上银行的备付金 , 这些货币集合起来就是因为社会流动需要而永久地占用的货币 , 这种货币也就是基础货币 。 这个货币社会因为流动需要而永久占用 , 而且会随着国家GDP的增长而相应的增加的 。 这个货币正确的发行方法应该是 , 有财政部向央行发行国债(可免息) , 央行向财政部提供货币 , 财政部用这个货币向社会购买 , 由此财政部获得了货币的发行价值 , 社会上获得了可以由流通而永久占用的货币 。 这就是货币信用价值生产原理中的关于基础货币信用生产的原理(这不是全部啊!还有国债货币信用价值生产) 。 但是我国目前对基础货币的提供是采用外汇占款的方式与向商业银行贷款的方式 , 这两种方式提供的 , 对基础货币的生产方面并没有实现由国家财政部来获得这种货币发行价值 。 国家财政部连这个基础货币本应该获得的货币发行价值都没有实现 , 何谈“财政赤字货币化”?当前我国的基础货币约36万亿元 , 其中外汇占贷款约21万亿元 , 商业银行贷款约10.8万亿元 。 用外汇占款发行人民币 , 这就是将这21万亿人民币的货币发行价值交给了外国的财政部 。 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发行货币 , 也就是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债权约10.8万亿元 , 这种方式发行基础货币有什么问题呢?《信用价值论》通过理论论证证明 , 这会使我国的经济体中始终产生10.8万亿价值的产能过剩 。 也就是说社会经济体中有10.8万亿价值的产品始终卖不出去(详细请参阅《信用价值论》第5章第3节143-146页) 。 如果是财政赤字10万亿元 , 由央行来卖单 , 也只不过是将这部分的通过贷款发行的货币转为财政部来获得货币发行价值 。 所以那些反对“财政赤字货币化”的经济学者 , 可以说连这些基本的常识都不懂 , 就在谈论财政赤字由央行买单后 , 如何如何的通货膨胀 , 这是何等的愚味?其实 , 错误的货币发行方式给国家造成的损失远远不止这36万亿本来应该有的货币发行价值 , 要知道正确与错误 , 这笔钱会在经济体中会产生正向的放大效应与负向的引起经济萎缩效应 。其实 , 当代货币信用价值生产除了基础货币信用价值生产这一部分外 , 还有国债货币信用价值生产 , 在货币信用价值生产之外还有“印钱消费”信用价值生产 , 这些都与财政部向央行发行国债 , 央行通过国债公开市场操作 , 从而控制社会流动货币、储存货币量 , 实现社会的正常货币流通 , 都与正在讨论的这个“财政赤字货币化”这个议题相关联 。 因为不仅仅是在基础货币的发行上财政部可以向央行透支(也就是指央行购买财政部的国债实现发行) , 还有“印钱消费”也是可以财政部向央行透支(也就是指央行购买财政部的国债)来实现的 。 国债货币的发行也需要央行的参与 , 这其中也大有文章可做 , 量的把握、时机的运用、投入的部门不同 , 等等 , 这其中的学问大着呢!要将国债货币信用价值生产、“印钱消费”信用价值生产 , 以及国债公开市场是如何的调节这些货币的市场需求量真正搞清楚 , 涉及到宏观经济价值生产的总过程与各信用价值生产的分过程 , 到目前为止 , 全世界的经济学中只有《信用价值论》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索 。 如果不读《信用价值论》 , 人们不可能搞得懂信用价值生产是如何生产的 , 其生产过程中货币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 财政部的国债发行 , 包括投资性国债与消费性国债的发行 , 如何发行量、发行量与发行方式 , 怎样才能实现最大限度的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 都只有在你把握了《信用价值论》的理论 , 才可能入门进行讨论 。 只有到了这个时候你才会发现对“财政赤字货币化”这个问题的讨论是多么的浅薄!
推荐阅读
- 为什么不赞成“赤字货币化”,中国和美日不同
- 专家:可通过赤字债务化筹集资金
- 财政收支缺口加大,政府今年预计掏出3万亿“家底”
- 香港|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国安立法不影响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及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 中国的土地财政,又可发土地财了
- 中国什么时候有过土地财政?
- 香港财政司长:已为美制裁作足准备
- 财政赤字货币化”背后是大众对货币超发的恐惧爆发
- 央行和财政部,到底在争什么?
- 财政部发布2019年财政收支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