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岭峰 一个“绝不心软”的棒球手和42个贫苦少年的故事( 二 )


来到北京后,“公主”们做过蛋糕、打过雪仗、学过自行车,孙岭峰希望孩子们的生活不止有棒球 。他的操心让孩子们感受到爱与信任,尔洛表示,“我们会叫孙教练‘爸爸’,叫他妻子‘妈妈’ 。”
“父亲的定位不适合我,我就是教练 。”孙岭峰对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坦言,孩子们的原生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自己的付出确实可能比这些孩子的父母更多,但他不愿被叫“爸爸”,“因为容易戳中我心里最软的部分” 。
退役后,孙岭峰参与过公益工作,但捐款去向不明,捐助方式单一,无法彻底改变受助者命运等现实让他对公益有了自己的理解,“金钱之外,更要投入精力和时间去陪伴,公益不是施舍” 。此外,要保证公益行为的可持续,“心软”会适得其反,他要做一个“狠下心”的人 。
“绝对贫困,尤其事实孤儿,我不管你没人管你;身体健康;7~9周岁 。”一开始,孙岭峰就给要帮助的孩子划定3个标准,于是,他见到了一个个家庭的支离破碎,父母离世、被家人倒卖、流浪、斗殴……他提醒自己管好“同情”,“人的身世是老天爷给的,不需要同情,但未来需要改变 。”因此,他的“选材”标准中没有一条是从棒球角度考虑,“棒球对身体素质要求不那么严,关键在于思维,只要你把特点变成特长,你在棒球场上就是高手 。”他坦言,并没打算把孩子都变成职业选手,“能通过棒球有一技之长,变成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可以了” 。
但7~9岁的标准很有讲究 。“孩子10岁以后很快就进入青春期了,有特殊时期的思想和认知,也相对会隐藏,很难捉摸他心里的想法,这就容易存在风险,一旦影响到其他孩子后果就很可怕,球队很可能有解散风险,那这帮孩子怎么办?现在让他们回去和杀了他们无异 。”孙岭峰需要时刻保持“理智在线” 。
例外还是出现了 。“刚发财”三兄弟,母亲有精神疾病,父亲去世后,几个孩子只能在村子里讨饭吃,“根据实际情况,只有老二的年龄符合 。”但当时负责对接这家人的是清华棒球队创办者之一、在球队担任教练的郭忠健,回来时,“这家老二老三跟在他身后,我一拍脑门,哎 。”孙岭峰记得,此后几天,郭忠健仍见缝插针地告知他这家人的状况,希望把老大也接到队里,“我一直死扛,有一天心里一松,老大也来了” 。
但管着40多个孩子,需要横下心的时候仍是多数 。一个孙岭峰带了多年的队员,出生时没有父亲,5岁时,母亲把他的双胞胎哥哥卖了7000元后便不知去向,他跟着二伯生活 。“一开始觉得我是骗子,又踢又踹不愿来,待了两年后又不愿回去 。”孙岭峰记得,去年春节,孩子家乡来人想带他回去过节,他心不甘情不愿地上了车,回家后便拼命折腾,大年初四就被送回基地,但回来后也一反常态,多次出走,无奈之下只能把他送回老家 。
4月,没有任何征兆,41岁的孙岭峰突发心梗被紧急送往医院,做了4个心脏支架 。出院第二天,他便前往这名队员家中查看情况,“觉得孩子心态还没完全调整过来,所以我只能抽空去探望,无法把他带回来,毕竟我要对40多个孩子负责 。”
队伍越壮大,无力感越时常叨扰孙岭峰 。他想起在大凉山密林里跋涉的感觉,“越走越凄凉,我们能做的太少,阻力却太多 。”这样的路,身材娇小的阿牛每天都在走,有时还要背着比自己矮一点的妹妹阿西,“这个6岁的孩子承担的太多了” 。
阿牛6岁,不在孙岭峰的标准里 。“但她户口是7岁 。”孙岭峰找到说服自己的理由,小不点儿成了漏网之鱼 。
“你为什么不把阿西也带出来?”
“阿西实在太小了 。”孙岭峰不想把球队变成“福利院”,“我不光需要他们长大,更希望他们成材” 。
不愿卖惨,“卖”的是未来
“如果外界硬要把这件事情看成产品的话,我想‘卖’的不是苦跟惨,我要‘卖’的是未来 。”孙岭峰的球队从无人问津到广泛关注,像站在花洒下,理解与质疑同时沾身 。于他而言,无论对孩子的变化还是对舆论的褒贬,他要做的就是绷紧一根弦” 。这是他从棒球场上学到的智慧,“运动员太兴奋动作容易变形,太低迷又没状态,需要专注、持续增加精神力量” 。
屏息凝神间,出色的棒球选手已经分析清楚局面,队友的性格、对手的特点都是作出决策的依据,“规划、执行”这是在棒球场上早就养成的逻辑,放到任何领域,下意识就成了做事的节奏 。正是这种节奏,让孙岭峰走到今天,“我从第一天做这件事就知道这超出了我的能力,感觉一直都在爬坡 。”像是骑虎难下,摊子越大,需要的钱和资源越多,对他的能力要求越高 。为了融资和求援,这个被称为“中国铃木一朗”的棒球选手穿上西装,八字眉一紧,“底层逻辑”“产业模式”便层层脱出,早已没有曾经“一句话都说不完整”的样子,“我只有不停提升,才能扛得住这个盘子” 。
这些棒球带来的财富,孙岭峰在退役后有了更深体会,于是他确信,棒球能改变自己,也能改变这些被密林罩住的孩子 。
18岁时,孙岭峰就入选中国国家棒球队,担任过队长,6次荣获亚洲棒球锦标赛“盗垒王”,获得过中国棒球联赛最有价值球员 。“其实,他小时候挺皮的,身高也不行,但反应灵活,速度快 。”从事青少年棒球工作近40年的张锦新是孙岭峰的启蒙教练 。队伍刚成立时,老爷子来球队给孩子们指导技术 。“住了一个礼拜,不想走了,我觉得他们明天也需要我,后天也需要我 。”72岁的老教练,一年中有300天住在基地,成了孩子们的“师爷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