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育|观点|邓晓芒:不能以“纯学术”来掩饰思想的贫乏和信仰的丧失( 二 )
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学人眼里 , 一谈“学术凸现”就是“国学凸现”的缘故 。 研究老古董既可避开现实敏感问题 , 又可曲折地标榜自己对待现实的道德态度 , 凸现自己不与现实“同流合污”的“独立人格” , 这对于传统型的中国文人的确不失为在现实理想受挫的情况下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
至于作为纯粹思想探索的学术研究 , 以及动用纯学术来进行思想上的开拓和突破 , 则是中国传统学人连想都没有想过的 。
所以“思想和学术分裂”一说只不过表明了中国学人的一种主观心态 , 而事实上 , 道德政治化的思想和依附于其上的学术从来都没有什么“分裂” , 而只有“隐显”之别 。 这真是中国学术界和思想界的悲哀 。
我以为 , 当代中国学人的要务并不是如何把学术和思想分开的问题 ,而是如何超越旧的学术思想而开拓新的学术思想的问题 。
本文插图
所谓“新的学术思想” , 不仅仅指它的内容 , 而且也包括思想和学术的一种新型的关系 , 即不再单纯把学术看作思想(道德政治思想)的附庸 , 而是将严格的学术作为思想本身内在的风骨 , 它引领思想的灵魂一步一个脚印地建立自己的基地、居所和世界 ,使思想真正成为立足于自身生命的、因而可以能动地作用于现实生活的独立主体 。
学术是思想的自律 , 只有自律的思想才是自由的思想 , 只有自由的思想才有超越现实和改造现实的力量 。
这种力量首先是一种批判的力量 , 它当然也包含有道德政治的内容 , 但又不止于这些内容 , 而是对整个人类精神生活的反思和审视; 因而它是超功利的 , 但同时又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 , 它直接关系到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精神状态和“前理解结构” 。
从历史上看 , 人类一切曾经有过的思想在学者眼里都已经成为了“学术”;就当下来说 , 没有一种学术不是同时也在表达着一种思想 。 学术对现实的超越其实是对现实的深化 , 即深入到了人心和人性的普遍现实、深入到了一个时代的思想 , 即“时代精神” 。
我们这个时代的时代精神是自春秋战国以来最为活跃的时期 , 在它的前面充满了未知数 , 是根本不可能用一种封闭的、内部一片混沌的思维框架(天人合一、天道有常、五德终始等等)来把握的 , 而必须精炼我们的思想武器 , 用一种经过现代学术训练的、锐利而轻灵的逻辑理性来刺穿现实的表层 , 揭示其内在的本质趋向 。
在这方面 , 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典范 。
本文插图
以这种标准来衡量我们今天的学术思想 , 就会迫使我们克服中国人历来健忘的毛病 , 而认真研究和冷静分析我们的传统和历史 , 包括一个世纪以来我们被动挨打遭受屈辱的历史 , 不是停留于义愤和仇恨 , 而是找寻出规律和原因 , 不是沉浸于“要是当初不…… , 那将会……”的可笑假设 , 力求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 。
这样的学术研究本身就是思想的探讨和成长 。 学术和思想的关系实际上也可以归结为历史和哲学的关系 。
只有在哲学的眼光中 , 历史才能真正成为历史 , 因为按照当代解释学的说法 , 所谓历史并不仅仅是编年史和史料史 , 而是历史的意义的历史 , 不是外在器物的历史 , 而是赋予这些器物以意义的人的发展史 , 而这些单凭自然科学的实证眼光是无法揭示出来的 。
【文教育|观点|邓晓芒:不能以“纯学术”来掩饰思想的贫乏和信仰的丧失】反过来 ,也只有在对历史发展的思索中 , 哲学和深刻的思想才有可能形成 , 并对历史具有超越性 , 才能产生真正的“新”思想 。
恩格斯说 , 一个人要想获得哲学的修养 , 除了学习哲学史以外别无他法 。 那种自以为不读前人的著作 , 只凭一个晚上的冥思苦想就能构造出一个全新的哲学体系的想法 , 只能是痴人说梦 。
推荐阅读
- 大众医学教育|【每日问答】甲状腺疾病科普知识自问自答
- 威海华图教育|日积月累:中国十大名关
- 经销商|【「音响论坛」刘总编观点说】音响空间常识100问 之十
- 苫舢的成长教育思考|孩子有心事为什么不愿意跟你分享?
- 文学教育|舞与舞者岂能分开——评蔡东的《她》 | 曹霞
- 好好学教育|儿童节 | “你长大想做什么?”“想做小孩”
- 新邦教育|【回顾】5.16日:真正的梦想不是到达终点,而是享受旅途
- 文拓说教育|学习中遇到事情要思考,遇到未知要好奇,多角度思维学会深度思考
- 泽妈|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警惕超前教育,不要揠苗助长
- 萌宝保卫战|知道你的孩子为什么自卑吗?看看这些,你还敢这样教育孩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