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等:银行要把信贷资源从偏好房地产等转移到中小微企业( 二 )


(二)发挥好全国性银行带头作用 。 全国性银行要用好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政策 , 实现中小微企业贷款“量增价降” , 出台细化方案 , 按月跟进落实 。 五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40% 。 全国性银行要合理让利 , 确保中小微企业贷款覆盖面明显扩大 , 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
(三)用好再贷款再贴现政策 。 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用好再贷款再贴现政策 , 引导金融机构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 , 以及支持脱贫攻坚、春耕备耕、禽畜养殖、外贸、旅游娱乐、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领域 。 加强监督管理 , 确保资金发放依法合规 , 防止“跑冒滴漏” 。 中小银行要运用好再贷款再贴现资金 , 鼓励中小银行加大自有资金支持力度 , 促进加大中小微企业信贷投放 , 降低融资成本 。
(四)落实好开发性、政策性银行专项信贷额度 。 开发性、政策性银行要在2020年6月底前将3500亿元专项信贷额度落实到位 , 以优惠利率支持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 , 制定本银行专项信贷额度实施方案 , 按月报送落实情况 。
(五)加大保险保障支持力度 。 鼓励保险机构根据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程度的具体情况 , 提供针对性较强的相关贷款保证保险产品 。 鼓励保险公司区分国别风险类型 , 进一步提高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 , 加大出口中小微企业的风险保障 。 鼓励保险公司在疫情防控期间 , 探索创新有效的理赔方式 , 确保出险客户得到及时、便捷的理赔服务 。
二、开展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六)提高政治站位 , 转变经营理念 。 要高度重视对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工作 , 强化社会责任担当 。 按照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 , 把经营重心和信贷资源从偏好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 转移到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领域, 实现信贷资源增量优化、存量重组 。
(七)改进内部资源配置和政策安排 。 大中型商业银行要做实普惠金融事业部“五专”机制 , 单列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制造业等专项信贷计划 , 适当下放审批权限 。 改革小微信贷业务条线的成本分摊和收益分享机制 , 全国性商业银行内部转移定价优惠力度要不低于50个基点 , 中小银行可结合自身实际 , 实施内部转移定价优惠或经济利润补贴 。
(八)完善内部绩效考核评价 。 商业银行要提升普惠金融在分支行和领导班子绩效考核中的权重 , 将普惠金融在分支行综合绩效考核中的权重提升至10%以上 。 要降低小微金融利润考核权重 , 增加小微企业客户服务情况考核权重 。 改进贷款尽职免责内部认定标准和流程 , 如无明显证据表明失职的均认定为尽职 , 逐步提高小微信贷从业人员免责比例 , 激发其开展小微信贷业务的积极性 。
(九)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首贷、无还本续贷 。 商业银行要优化风险评估机制 , 注重审核第一还款来源 , 减少对抵押担保的依赖 。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 , 力争实现新发放信用贷款占比显著提高 。 督促商业银行提高首次从银行体系获得贷款的户数 。 允许将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续贷贷款纳入正常类贷款 , 鼓励商业银行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 , 力争2020年小微企业续贷比例高于上年 。
(十)运用金融科技手段赋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 鼓励商业银行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风险定价和管控模型 , 改造信贷审批发放流程 。 深入挖掘整合银行内部小微企业客户信用信息 , 加强与征信、税务、市场监管等外部信用信息平台的对接 , 提高客户识别和信贷投放能力 。 打通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堵点 , 切实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
三、改革完善外部政策环境和激励约束机制
(十一)强化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和结构调整功能 。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 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等货币政策工具 , 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