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神历史|白起之死:名将结局早已注定,忤逆偏执者必将被毁灭( 二 )


灭赵只是早晚 , 但秦昭襄王绝不可能再将灭赵之功给白起 , 因为白起是魏冉的党羽 。 此时即使秦国能够统一六国 , 秦昭襄王也得不到帝王的殊荣 , 因为他的头上还有两座大山:秦宣太后和魏冉 。
攘外必先安内 , 摆在秦昭襄王面前比灭赵更重要的事 , 便是夺回秦国君主应有的权力与尊严 。

策神历史|白起之死:名将结局早已注定,忤逆偏执者必将被毁灭
本文插图

秦宣太后{《芈月传》剧照}
历史上有三对皇帝母子是十分相似的 。
第一便是嬴政和赵姬 , 赵姬因生活不检点被嫪毐掌控 , 成为了嫪毐和儿子嬴政争权的工具 。 最终嫪毐和与赵姬所生之子被嬴政诛杀 , 赵姬被终身幽禁 。
第二便是孝庄和顺治帝 , 孝庄因顺治年幼 , 多年把控着大清国的朝局 , 更因孝庄与多尔衮之间暧昧的关系 , 导致母子失和 , 最终顺治郁郁而终 。
第三便是楚国人秦宣太后和秦昭襄王 , 秦宣太后一生放浪形骸 , 生活多有不检点 。

策神历史|白起之死:名将结局早已注定,忤逆偏执者必将被毁灭
本文插图

秦宣太后{《芈月传》剧照}
秦宣太后带着儿子秦昭襄王归国后 , 更是与弟弟魏冉联手打压秦昭襄王 , 把控大秦国政 。
一生大半辈子都被母亲和舅舅联手打压的秦昭襄王心中会作何感想?可以说在母亲和舅舅多年的打压下 , 秦昭襄王的情感是压抑的 。
长期压抑下来的情绪 , 一旦得以释放便会让他成为一名偏执者 。 母亲说的都不对 , 你们需要认同我 , 尊敬我 , 我才是秦国真正的国君 。 你们{臣子}有一丝一毫忤逆我的意愿 , 我就会毁灭你们 。
长平之战秦军大胜 , 白起想要继续攻灭赵国 。 秦昭襄王不想再让白起立下军功 , 随即休兵 。 围困赵国邯郸之战 , 当秦军处处受阻时 , 秦昭襄王又想启用白起领军 。
但白起却拒绝了秦昭襄王的旨意 。 毫无疑问这时的白起 , 忤逆了偏执者秦昭襄王的意愿 。

策神历史|白起之死:名将结局早已注定,忤逆偏执者必将被毁灭
本文插图

范雎{《大秦帝国》剧照}推波助澜的范雎 , 猜中了秦昭襄王的心事
在白起忤逆秦昭襄王意愿的同时 , 还有一个人对白起之死 , 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这个人就是范雎 。 出生于贫穷之家的范雎在魏国很不受待见 。
当他以门客的身份见到急于铲除秦宣太后一党的时候 , 他向秦昭襄王时提出了两个策略 。 范雎于公为秦国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 , 于私他向秦昭襄王 , 提出了强干除枝的策略 , 以此来铲除秦宣太后一党 。
出生贫寒之家的范雎极度想证明自己 , 他得到了机会被秦昭襄王委以重任 。 但人们要知道范雎身上存在着一个缺点 , 正是这个缺点让他无法与商鞅和李斯相提并论 。 后世对他的定位 , 就是范雎缺点所在 。 后世之人将范雎定义为出色的政治家 , 军事谋略家 。
范雎的出身并不像商鞅和李斯一样出身法家 。 法家想要推行自己的理念 , 必须帮助一个国家做到统一 。 当一个国家统一了天下时 , 法家的理念才能奉行天下 。
因此出身法家的商鞅 , 李斯眼光都看得比较长远 , 且他们可以为了统一天下去舍弃自己 。 范雎没有商鞅 , 李斯的长远眼光 。 再加上曾经的贫寒出身 , 让他容易变得小富即安 。

策神历史|白起之死:名将结局早已注定,忤逆偏执者必将被毁灭
本文插图

商鞅{《大秦帝国》剧照}
当白起主导的长平之战大获全胜 , 天下人尽知白起是名副其实的杀神 , 同时天下人也知道了赵国临阵换将 , 是因为中了范雎的离间计 。
名和利双丰收的范雎 , 便开始变得小富即安 。 恰逢此时刚刚战败的赵国 , 为求自保就以重金贿赂范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