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和尚的谶语

老和尚的谶语。 老和尚的谶语
老和尚的谶语。——回忆父亲:凡人亦有趣事(1)原作/张学侬;整理/老庄友华;2020-3-3
我的父亲打小就有个别名:小和尚 。我们张家 , 到父亲这一辈已是三代单传 。 我奶奶宝贝她的儿子 , 怕不好养 , 就在父亲周岁时把他“舍”进山门 , 做了俗家弟子 。 父亲小时候长得俊秀 , 逗人欢喜 , 加上张家和四邻八舍素来和睦 , 街坊们都爱戏称他为“小和尚” 。小和尚长到十四岁以后 , 在荆门一座知名的寺庙 , 由一位知名的老和尚 , 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城里早有传说 , 这座寺庙抽签是十分灵验的 。 那是1930年代中期 , 趁学校放假的日子 , 父亲与几个同学结伴 , 慕名前往庙里拜佛求签 。 他们进入到大雄宝殿 , 各自虔诚的双手合十 , 捧一注青烟袅袅的檀香 , 跪在了高居殿堂之上的如来佛祖脚下 。这几个跪在蒲团上的年青人 , 身着统一的制服 , 左胸都别有一枚长方的铜质校徽 。 校徽上白底黑字刻着:湖北省省立第十四中学 。 这所学校 , 现在称为荆门市龙泉中学 。父亲在这拨学生中 , 年纪最小而又最不安份 。 他跪上蒲团向佛礼拜之际 , 仍在偷眼上看 。 看見大于真人十多倍的佛祖慈眉善目、滿脸微笑地俯瞰自己 , 心中竟然在疑惑:这么高大的泥人 , 是怎么弄上去的呢?大家拜毕佛祖 , 一位小沙弥合掌躬身上前 , 引导众学生走向一位长老 。 这位老和尚 , 端坐签筒边的蒲团上 , 身披一件旧得已经看不出本色的袈裟 , 左手持长串念珠 , 右手单掌当胸直竖 , 口中犹自念念有词 。同学们依次上前 , 坐在离老和尚足有三尺远的蒲团上 , 先低头躬身、合手行礼 , 再摇动签筒、抽签求卦 。父亲在上前抽签的时候 , 暗自观察了一番老和尚 。 但见这位长老 , 苍老得连眼皮上都布满了折皺 , 双目却依然清澈 , 眼光中洋溢出满滿的睿智与慈祥 。 如此这般的面色红润、须白如银、精神矍铄……完全是人间难寻的仙风神骨 , 竟让父亲这等顽皮少年 , 也油然而生了敬畏之心 。看过父亲递上的竹签 , 老和尚略皺一下眉头 , 遂眯起那双俨然洞穿尘世的老眼 , 将这位年青人从额头到下颌 , 仔细地扫描一遍 , 而后叹息一声 , 开口缓缓说道:“年青人 , 你这一生 , 真的是多磨多难呐!好在你为人豁达 , 心地善 , 人缘广 , 总能够逢凶化吉 。 你这一生 , 吃的都是人缘饭啊……”老和尚解完卦 , 随后口占一偈:“君之匍匐诚地 , 心犹多疑 。 □□□□ , 授名正益 。 ”这一道偈语 , 前两句显然是责备父亲的礼佛不诚 。 第三句我已记不得了 。 第四句授予父亲名字 , 是取“正则多益”之意 。看着手捧偈帖的父亲 , 老和尚语重心长地叮嘱道:“人须一生向善 , 但做好事 , 不问前程!”接下来 , 长老又为父亲看了手相 。 老和尚先拉起父亲的左手 , 看看不禁一笑:“老弟呀 , 你以后不做三家的女婿 , 也要当两家的新郎 。 ”又叹道:“可惜了 , 到头为你送终的只有一个!”等到再看过父亲的右手 , 老和尚摇晃着结有八颗痂斑的红润光头 , 斩钉截铁地说:“你注定是儿女成行啊!将来会有六女四子……”父亲当时年少 , 尚未深谙人世 。 虽然在专注的聆听、努力的记住 , 然而对于老和尚的预言 , 他是半信半疑 , 好在对老和尚的教诲 , 他能一生谨记 。父亲本名张道汉 , 生于1921年 , 卒于1980年 。 自从老和尚授名 , 他就以“正益”为字 , 终生签名都用——张正益 。父亲成年以后 , 果然娶有两房太太 。 先是娶了荆门的彭氏大妈 , 后又纳了鄂城的柯家小姐——我的生母 。 父亲生有七女四子、共十一个孩子 , 但他的第五个孩子 , 也是我的一位妹妹 , 不幸在襁褓中夭亡 。 余下六女四子 , 正好应了老和尚的预言 。老和尚预言之超级灵验 , 还在于父亲到1949年以后 , 在一次次的政治运动中 , 虽然饱经磨难 , 有几次甚至眼看就过不去坎了 , 最终却还是一次次的逢凶化吉、转危为安 。人的命运 , 真的是天注定么?对此的肯定与否定 , 都有不少人找出了很多很多理据 。 然而 , 不管是不是人的命、天注定 , 我相信让父亲终身获益匪浅的 , 应当少不了老和尚当年的谆谆劝诫:人须一生向善 , 但做好事 , 不问前程——正则多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