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太岁、肉灵芝真相的我,终于离科学近了一步( 二 )

知道太岁、肉灵芝真相的我,终于离科学近了一步
辽西朝阳出土的“太岁”丨图虫创意03真身竟是高分子材料?虽然人们对太岁的认识和研究越来越像《走近科学》的剧情那样扑朔迷离 , 但在科研手段日益进步的加持下 , “太岁”的真面目还是逐渐显现了出来 。2010年的一项研究 , 分析了1992年陕西周至的“太岁”和后续采集的其他样品 , 发现它们的核磁共振波谱和红外光谱与聚乙烯醇(PVA)标准品一致 , 真空干燥后的样品中大部分物质均为由聚乙烯醇组成的纯聚合物 , 并非构成生命体原生质的主要成分 。有科研人员还利用冷冻后的聚乙烯醇溶液脱模制作出了人造“太岁” , 质地、形态和核磁共振氢谱也与此前研究报道的“太岁”样品相差无几 。知道太岁、肉灵芝真相的我,终于离科学近了一步
聚乙烯醇的单体结构很简单 。 这种聚合物可溶于水 , 可用作涂料、粘合剂等丨LHcheM & Jü / wikimedia为什么土壤中会出现聚乙烯醇高分子材料呢?首先可以确定的是 , 这与天上岁星的运行没有半点关系 。 在现代采矿和基建工程中 , 时常会采用化学灌浆材料进行防渗加固、土壤固结、涌水封堵等操作 , 而聚乙烯醇作为一种无毒的灌浆材料 , 便被用于改善工程材料的性能 。 有观点推断 , 现代发现的所谓“太岁” , 其实是基建工程在土壤中留存的聚乙烯醇高分子材料;之所以曾观察到它“生长” , 或许是由于聚乙烯醇的吸水作用 。知道太岁、肉灵芝真相的我,终于离科学近了一步
含有聚乙烯醇的胶水丨Babi Hijau / wikimedia不过如此一来 , 在没有高分子材料制造技术的古代 , 人们发现的“太岁”又是什么呢?关于太岁的疑惑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也有文献认为 , 微生物具有强大的代谢和适应能力 , 过去发现的具有降解石油和塑料活性的细菌和真菌便是例证 , 所以尚不能完全排除这些聚乙烯醇是由土壤中某类特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聚集而成的 。所以 , 这期“走近太岁”的节目就这样结束了?并不是 。04揭开超自然的面纱2020年5月19日 , 中科院微生物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发表了针对“太岁”的最新研究 。 (https://doi.org/10.1007/s11427-019-1640-6)研究人员对国内不同地区的七个“太岁”样本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科学分析 , 发现样本的DNA含量低于其原生的环境土壤 , 蛋白质含量也极低 , 鉴定出的主要微生物仅为日常环境常见的一些真菌和细菌 。 可以确定这些“太岁”样本中的生物成分极有可能来自于环境污染 。 化学成分分析也确认了肉状“太岁”样本的主要物质为聚乙烯醇 , 而胶状太岁则是聚丙烯酸(PAA)和聚乙烯醇的混合物 。研究中最为新奇的一点在于 , 加速器质谱(AMS)碳14测年法测定出这些“太岁”样本的形成年代大约都在四万年前 。至此 , 至少在我们现有的科学认知中 , 这些“太岁”样本既不是由生命体代谢产生 , 也非人造产物 。 传闻中所谓的“太岁”并不是生命体 , 而是非生命起源的“古老有机物” 。知道太岁、肉灵芝真相的我,终于离科学近了一步
TS1、TS2、TS3为肉状“太岁” , TS6为胶状“太岁” 。 图谱显示 , 几个“太岁”样本的化学成分与PVA、PAA高度一致丨Erwei Li, et al. /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2020)不过 , 作祟的好奇心不禁让人又产生新的疑惑:四万前地球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 从而诞生出“太岁”这样奇奇怪怪的东西 。严格来说 , 古籍中记载的“太岁”与现代的发现是否为同一物 , 已无法科学准确考证 , 但它并非什么超自然的神秘存在 。 所谓的“生命复合体”(如真菌和藻类共生的地衣)在自然界也经常可见 。“太岁”曾被古人赋予药用价值 , 甚至在传说中能让人长生不老 , 不过现在的最新研究证实 , 它并无明显的抗菌和抗肿瘤细胞活性;充满神话色彩的“太岁”更多代表的是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和想象 。 至于从土里挖出来的土疙瘩 , 如果你真想品尝的话 , 市场上的各类菌子或许是个安全又美味的选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