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学|安徽作家||【孤独的守望者】◆於道发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安徽作家||【孤独的守望者】◆於道发
作者简介
於道发 , 男 , 七十年代生人 , 安徽南陵县人 。 笔名 , 飞花逐月 。 1997-1998年在鲁迅文学院普及部函授两年 , 南陵县作家协会会员 , 著有短篇小说集《校园漫步》等 。 曾在《佛山文艺》《春谷》《鸠兹鸟》《南陵报》等报刊及《西散原创》《同步悦读》《家乡》《黄河文创》等微信公众平台发表评论、散文、小说、现代诗若干 。
齐鲁文学|安徽作家||【孤独的守望者】◆於道发
本文插图

孤独的守望者【原创】
——重读《麦田里的守望者》
北大才子王伶花(蔡恒平)在他名动江湖的《古金兵器谱》中说 , “说实话 , 我从未觉得《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什么 , 但《九故事》令我欲罢不能 。 ”二十八年前 , 也就是公元一九九二年 , 我在县城读书 。 一次偶然的机会 , 我在新华书店买下了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 那只是我无数次购书行动中的一次随机行为 , 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
这本塞林格的作品集虽然名字叫《麦田里的守望者》 , 其实它是塞林格作品的合集 , 由《麦田里的守望者》、《九故事》和《木匠们 , 把房梁抬高些》三部分组成 。 《麦田里的守望者》虽然是一部长篇小说 , 但是篇幅不长 , 只是一个中篇小说的容量 。 《九故事》是一部短篇小说集 。 《木匠们 , 把房梁抬高些》是一个中篇小说 。 这本书是浙江文艺出版社《外国文学名著精品》丛书中的一本 , 《麦田里的守望者》由施咸荣翻译 , 这个译本非常有名 。 《九故事》则由多人合译 。
一九九二年 , 我还是一个学生 , 讲真 , 对于战争题材的《九故事》 , 实在是毫无兴致 。 呵呵 , 二十八年后 , 我才明白 , 没有阅历的人 , 是读不懂《九故事》的 。
《麦田里的守望者》倒是一个晚上就读完了 , 也许是霍尔顿的生活和我的学生生涯相去甚远 , 实在对他的所作所为无法认同 。 但是 , 小说中有一处写他偷偷溜回家 , 叫醒妹妹菲芘 , 他对妹妹说 , 他将来要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 。 几千几万个小孩子 , 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 , 我是说——除了我 。 我呢 , 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 。 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 , 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 , 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 , 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 。 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 , 把他们捉住 。 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 。 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 ”
这一段描写 , 倒是让我对他刮目相看了 。 这一段其实也是这篇小说的题眼 , 是少年霍尔顿内心纯洁的一面的真实呈现 。 和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红楼梦》中 , 贾宝玉希望冰清玉洁的女儿们永远生活在大观园内 , 不受外面丑恶现实的侵扰 。 两者实在有异曲同工之妙 。 麦田和大观园就是霍尔顿和贾宝玉心目中的伊甸园 , 是霍尔顿和贾宝玉保护孩子们和女儿们最后的堡垒 。 然而 , 这注定了是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乌托邦梦想 。 悲剧的真正意义在于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 从这个角度来说 , 《红楼梦》和《麦田里的守望者》其实都是悲剧 。
《麦田里的守望者》还有一点让人另眼相看的就是小说成功的塑造了霍尔顿的小妹妹-- 菲芘 。 这是我读过的小说中写得最好最真实的儿童形象 , 没有之一 。 我不知道作者塞林格真实的生活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一位小妹妹 , “菲芘”不像是一个无中生有的产物 , 作者塞林格的生活中应该有这样的一个原型 , 即使不是他的亲妹妹 。 “菲芘”塑造成功的很重要的一点 , 就是她对她哥哥霍尔顿的态度 , 与周围的人 , 霍尔顿的同学 , 霍尔顿的师长 , 以及霍尔顿的父母 , 对霍尔顿的态度 , 拉开了距离的缘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