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文|如何写好明代科举文章,"唐宋派"对时文的引导


导语:提到科举制度 , 大体上会产生两种态度 。 一种是积极的 , 科举制度使官员的选拔更加普遍 , 使寒门子弟也可以为官 , 打破了门阀世家的垄断 。 另一种又是消极的 , 科举制度的选拔缺乏科学性 , 死板的文章取士难以选拔有效的人才 , 并导致了儒家思想及大众思想的僵化 。

时文|如何写好明代科举文章,"唐宋派"对时文的引导
本文插图

科举制度
无论哪种说法占上风 , 都无法改变科举制度的历史事实 。 但总体而言 , 科举制度有优点也有缺点 , 在唐宋时期 , 科举制度刚刚起步 , 所选的文人皆是有识之士 。 随着时间的发展 , 到了明清时期 , 科举制度高度发展 , 但也使文章取士陷入了一种僵化的制度中 。 正是这种制度的僵化 , 导致明清的末期都陷入了贪腐问题之中 。
科举制度的优点与缺点 , 在明朝的历史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 因为在文章取士的制度僵化中 , 明廷也曾试图改善这种僵化的情况 。 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人为首的文章"唐宋派" , 在明朝中期掀起了时文修改的风潮 。 在僵化的思想与文章之中 , "唐宋派"主张了新颖的文章写作方法 , 以提升科举文章的质量 。 所以在历史的回溯中 , 如何写好一篇科举文章 , 在明代"唐宋派"的引导下 , 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 一、明代的科举文章所遵守的格式及所面临的问题
在明朝时期 , 科举考试的文章统称为时文 。 因为明代科举考试的题目 , 大都与国家所需的政策相关 。 考生不仅要有足够的才学写出精美的文章 , 还需要足够的儒家知识储备 , 用儒家思想来治理相关问题 。 所以时文不仅考才学 , 还考政治思维 。

时文|如何写好明代科举文章,"唐宋派"对时文的引导
本文插图

明朝官员
为了防止考生在试卷上写出不利于国家政治方向的语言 , 明朝对时文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 在最初 , 这种限制的弊端并没有展现出来 , 可是随着时间的延长 , 到了明朝中期 , 时文的陈腐与僵硬便表现了出来 。
1、明代科举文章中的硬性规定
"时文主要分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分股、收结六部分 。 其中 , 入题之后的分股要求为四比八股 , 即起比、后比、束比 , 每项两股 , 两两相比 , 是谓八股 。 "明代的八股取士 , 其中的细则要求便是如此 。 从大体上看 , 这些要求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 可是固定的格式却使文章失去了应有的魅力 。

时文|如何写好明代科举文章,"唐宋派"对时文的引导
本文插图

科举揭榜
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 , 其根本的魅力在于其中的精神共鸣 。 如今重读古代的著名诗篇 , 不仅在文辞上有可读性 , 在感情中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 这便是古诗经久不衰的魅力 。 可是固定化的格式 , 使时文充满了固定的套路 。 只要考生学会相关套路 , 并融会贯通 , 就可以很方便的写出一篇看似优秀的时文 。 但是这种时文 , 早已失去了灵魂 , 成为了政治的助手 。
2、明廷对科举文章质量下降的忧虑
在明朝发展科举制度的过程中 , 学校事业也在发展 , 但是没有如今的宏大与普及 。 简单计算一下 , 识字的人毕竟在少数 。 而朝廷政令皆为文字 , 所以受到政治的影响 , 时文与政治挂钩难以避免 。 而在个人利益的追求中 , 这种制度化的时文成为了不少官员投机取巧的手段 。

时文|如何写好明代科举文章,"唐宋派"对时文的引导
本文插图

古代文人
到了明朝中期 , 时任内阁首辅夏言注意到了时文的问题所在 , 为了改变这一窘境 , 其决定上书商讨 。 在夏言的奏折中 , 可以看到当时时文的迂腐性 。 "近年以来 , 士大夫学为文章 , 日趋卑陋 , …… , 蹈袭衰世乱世之文 , 争相崇尚 , 以自矜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