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墨庆衫|古代儒侠文化|兼济天下、不畏强权,阳刚的侠客还有“儒生气”



淡墨庆衫|古代儒侠文化|兼济天下、不畏强权,阳刚的侠客还有“儒生气”
本文插图

儒家
【淡墨庆衫|古代儒侠文化|兼济天下、不畏强权,阳刚的侠客还有“儒生气”】儒侠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文化形式 , 以儒学代表的是皇权至上和最高权力结构的起源思想 , 而以侠为代表的普遍社会现象则在民间具有着深刻的社会思想 。 两者看似毫无瓜葛 , 而实际上 , 两者相互渗透 , 相互包含 , 同时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演变 。
《论语》中有言""刚毅木讷 , 近乎仁"儒侠二字 , 同时具备了儒家兼济天下 , 不畏强权一面 , 又具备了作为侠的阳刚一面 。 阳刚的侠客中还透露出几分维护社会秩序 , 维护纲常伦理的“儒生气” 。 在不同的时期 , 儒侠之间相互的体现也有所不同 。 而两者异同也随着时代有着不同的侧重 。 何为儒侠 , 又从何起源而来?儒侠文化起源与内涵

淡墨庆衫|古代儒侠文化|兼济天下、不畏强权,阳刚的侠客还有“儒生气”
本文插图

春秋时代
儒家文化向来讲究普世的价值观 , 儒家文化在精神层面更加讲究社会利益 , 有时会压制个人思想 , 而侠文化更加讲求自由兼爱 , 讲求个人信义 。 对于侠文化 , 可以看做是墨家文化的进一步体现 。 儒 , 侠二者都起源与春秋时期 , 乱世之下 , 催生无数别具特色的文化 。 "仁" "义" "礼" "智" "勇" "信" "乐" 。 这些文化因子是儒家论君子、成人、全人的标准 , 而在这些因子中同样的包含侠的理念 。 《显学》中有言:"国平则养儒侠 , 难至则用介士 。 "

淡墨庆衫|古代儒侠文化|兼济天下、不畏强权,阳刚的侠客还有“儒生气”
本文插图

墨家
古人讲儒 , 侠看做是两种重要的社会力量 , 都对社会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力 。 战国时期纷争的格局 , 极大的催生了思想的活跃和发展 。 作为在当时拥有极大影响力的儒墨两家 , 或者说以此产生的儒文化和侠文化 , 都要借助自己的文化理念去伸展文化主张 , 体现时代下的社会价值 。 这是一种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 正是由此 , 文化理念的相互借鉴 , 双方的彼此融合 , 才构成了当时儒侠文化的雏形 , 也为其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 儒侠所展现的“儒生气”
儒侠文化中的儒 , 侠看似代表了两种不同文化类型 , 一个循规蹈矩 , 遵守礼法 , 追求天下大同 , 一个放荡不羁 , 不受约束 , 任意妄为 , 但实质上 , 两者都具有共同之处 。 儒学讲究"守"维护社会秩序 , 维护纲常伦理 , 而侠则代表"斗"为实现兼爱 , 讲道义 , 守信义 。 儒侠文化的最终内涵可以归结为"侠之大者 , 为国为民"的政治理念和"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意义的结合 。

淡墨庆衫|古代儒侠文化|兼济天下、不畏强权,阳刚的侠客还有“儒生气”
本文插图

侠客
儒侠的出现 , 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化观点 , 以儒家观点为自身理念 , 以自我为先驱 , 敢为人先 。 《论语·子路》有言: "君子和而不同 , 小人同而不和 。 "对于儒侠 , 他们在大体上是共通的 , 只是在一些小的方面不同 。 侠 , 是孤独的 , 一往无前的 , 但侠讲求平等 , 讲求信义 。 司马迁曾赞许道:"今游侠 , 其行虽不轨于正义 , 然其言必信 , 行必果 , 已诺必成 , 不爱其躯 , 赴士只厄困 , 既无存亡之生死 , 而不衿其能 , 羞伐其德 。 "
正如同儒家所说的"天下为公"的大同观念 。 没有等级 , 没有差别 , 没有尊贵卑贱 , 没有纷争的社会 。 儒侠在不同时代下的侧重之处有何不同?魏晋时期的儒侠文化

淡墨庆衫|古代儒侠文化|兼济天下、不畏强权,阳刚的侠客还有“儒生气”
本文插图

东汉文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