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今天,致敬我们的民族脊梁!

我们很多人小时候
都曾有这样一个梦
“长大了要当科学家!”
因为科学家们
总是用各种奇思妙想
改变着我们生活的世界
新华网今天,致敬我们的民族脊梁!
文章图片
↑2019年1月 , 我国科学家创建世界首例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模型 。
长大后我们渐渐明白
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
一名科技工作者
但科学家们
锲而不舍、甘于奉献的精神
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们
新华网今天,致敬我们的民族脊梁!
文章图片
↑资料照片:屠呦呦在工作中 。
从嫦娥四号登陆月球
到长征五号火箭发射成功
从雪龙2号首航南极
到北斗导航全球组网进入冲刺
……
一项项“硬核”科技成果背后
凝结着他们的心血与汗水
是点亮希望的燃灯人
是扎根大地的实干家
是心怀大我的爱国者
是这个时代最闪亮的“星”
新华网今天,致敬我们的民族脊梁!
文章图片
↑资料照片:施一公(右二)与团队成员讨论文章细节 。
今天
是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我们一起致敬这些
为祖国科技事业
不懈奋斗的民族脊梁
新华网今天,致敬我们的民族脊梁!
文章图片
↑新华社采访人员 陆波岸 摄
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研究
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
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
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从不断刷新纪录的亩产
到耐盐碱海水稻的创新试种
让大家吃饱又吃好
是袁隆平一生的追求
新华网今天,致敬我们的民族脊梁!
文章图片
↑新华社采访人员 殷菊生 摄
数十年如一日
他为我国和世界粮食安全
与农业科学发展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华网今天,致敬我们的民族脊梁!
文章图片
↑新华社采访人员 邓华 摄
从2003年抗击“非典”
到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
84岁的钟南山
用一张“无座”车票挤上
开往武汉的“逆行”列车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
他冲锋在前
争分夺秒与病魔较量
守护人民生命安全
新华网今天,致敬我们的民族脊梁!
文章图片
↑新华社采访人员 刘大伟 摄
在接受采访时谈及武汉
钟南山也一度红了眼眶:
“全国帮忙 , 武汉是能够过关的 。
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 。 ”
他连日奔走
传递战疫必胜的信心
人们对他的情感
已深深沉淀到这四个字中
“国士无双”
新华网今天,致敬我们的民族脊梁!
文章图片
↑图为嫦娥四号着陆器彩色全景图 。 新华社发
嫦娥工程
是我国迈出航天深空探测的第一步
其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
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挑战和困难
实现了我国航天深空探测零的突破
新华网今天,致敬我们的民族脊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