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歧的认知:生活在经受痛苦还是在获得快乐?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第四部》(98)《我们能创造感知的愉悦吗?》我们生存着做什么?创造感知的愉悦 。 其实 , 如果我们的生存以痛苦为代价 , 生存必然导致痛苦 , 那生存就将毫无意义 。 没有什么生物为痛苦而生 , 人绝不是为了获得痛苦而活 。 我们无论将生活置于何种状态之下 , 我们无论为生活设置了多少具体的目的 , 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感到快乐 。 我们没有把快乐作为行为的目的是快乐并不可靠 , 快乐只是个人享受的生活碎片 , 也就是说 , 快乐不但转瞬即逝 , 而且是个人性行为 , 不具有公共性 。 快乐无法恒常性和共有性存在 , 快乐无法检验 , 也不能成为我们的行为标准 , 于是 , 直到如今 , 我们也没有找到快乐恒常化的办法 。 于是 , 快乐只能归于私有 , 变成生存竞争的助推力 , 因此 , 快乐转瞬即成痛苦 , 快乐往往并不真正使人快乐 。
快乐的恒常化就是愉悦 , 快乐表现为人的心情 , 愉悦却表现为存在的形态 。 当存在状态处于活跃、有序、稳定、持续之时 , 就体现为愉悦 , 人感知到这种存在态就体验到愉悦 。 我们要感知到愉悦 , 就得营造出这种存在态 。 我们得有意识地创造这种存在态 , 而不是一味地去寻求快乐的碎片 , 那样的行为总体上得不偿失 。愉悦的存在态首先源于我们的意识模式 , 然后成为存在的事实 , 我们的行为就是实现意识的过程 。 我们的行为必须要有目的性 , 无目的行为没有意义 。 以生存为目的的行为仍然是过程 , 生存不可能作为目的 , 目的永恒存在 , 而过程是暂时存在 。 愉悦具有抽象性存在的永恒意义 , 而生存只是生物存在的短暂的变化过程 。 所以 , 追求愉悦才是所有生物存在的永恒意义 , 构成愉悦形态才是存在永恒的目的 。 我们追求愉悦的存在 , 就是与存在的本质合为一体 。追求与创造愉悦的存在与我们现有的生存竞争理念格格不入 , 生存竞争启动的是痛苦的意识模式 ,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以竞争行为来换取生存 , 生存的过程会不断遭遇到痛苦 。 因为竞争是以失序及异动为特征的行为过程 ,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不与痛苦为伍 , 所以 , 生存往往以躲避痛苦为动力 , 痛苦实际上成了生存不可或缺的驱动力 。 正因为如此 , 人类史就是由不断的苦难所构成 , 人类史成了人类受难史 。 而追求与创造愉悦与此前的生存理念反其道而行之 , 我们将以人对愉悦的渴望为存在的驱动力 。 为了愉悦的存在而生活 , 这是一种全新的意识模式与行为模式 。 我们将创造不同于生存竞争的生活事实 , 我们将从这些事实中获得感知的愉悦 。 这就好比用相同的材料造就不同的建筑 , 过去造的是痛苦 , 今后将造的是幸福 。
过去我们从痛苦中取得生存 , 今后我们从幸福中取得愉悦 , 这看似并不可能的比较其实并不困难 。 这对于我们 , 也就是两种意识模式的替换 , 用相同能量的行为过程创造出完全不同的结果并非不可能 。 其实 , 生存竞争的难度和烈度都是登峰造极的 , 我们将所有的聪明才智都用于取胜对方 , 人类的生产能量就在竞争与角力中消耗殆尽 , 所余能量来构造的生活还得以防御为主 , 我们用以制恶的耗费多于用以造善 , 如此状况 , 人类能够建立起快乐幸福的生活吗?这看起来像一道小学生的算术题 , 我们耗尽力量来制造痛苦与尽心尽力创造愉悦的生活谁更划算?负数再大能够大于正数吗?我们为什么不转换过来 , 专心致志地奔赴愉悦的生活呢?这看似极幼稚的问题却也是最深刻的问题 , 是我们知道了转不过来?还是我们从来也没有打算转 , 甚至连转换的意识也从来没有过?我们也在向往着幸福愉悦的生活 , 但我们试图到达幸福生活的途径是用正义战胜邪恶、我们以胜利者的身份进入到尽善尽美的大同世界 。 那些失败者的痛苦呢?何处容纳他们的存在?如果失败者不再存在 , 胜利者将如何存在?如果世间全都是神 , 那么人在何处?如果公平和睦、人人平等的社会存在 , 那还是一个人间社会吗?还使用生存的竞争法则吗?这些最幼稚最简单的问题却是人类最高深的思想无法回答的问题 。
推荐阅读
- 所谓固执,其实就是认知水平低
- 从孟晚舟案看大众的认知
- 孟晚舟事件颠覆了世界以往对美国的认知
- 又一次刷新了认知,竟然不知道是坏还是蠢
- 这篇作文没收了我对小朋友的认知
- 不可不觉悟:我们原来生活在三个世界中?
- 人是2.5维生物
- 如何对待熟人之间的政治观点分歧
- 天牛
- 墨竹:临近尾盘,黄金原油将再掀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