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温泉藻的医疗药用价值和开发利用前景( 二 )


我国科学家对温泉藻的研究历史由来已久,早在1945年,著名淡水藻学家、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黎尚豪院士,曾经对重庆中、西、北三个温泉进行了藻类成分的本底调查。
 生物多样性|温泉藻的医疗药用价值和开发利用前景
文章图片
1973年至1982年,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西藏高原及横断山区,开展了温泉蓝藻的种群分布和生长特点考察,共采集温泉蓝藻标本117种。其中,在海拔4000多米的西藏羊八井温泉中,发现了4种蓝藻,生长在高温70℃的硫磺泉中,以米纳瓦聚球藻和两栖颤藻为优势群落。
1992年,西南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海拔600米的重庆江北统景区东温泉,发现了藻类22属43种,它们生长在27℃-45℃的硫酸钙泉中,以鞘丝藻和颤藻为优势群落。研究人员经过对比发现,这与1945年以席藻群落为主的状况有所不同,说明温泉水中的藻类群落也因其优势种的代替,而处于自身的演替系列之中。
1997年,云南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海拔1600米的腾冲热海鼓鸣温泉,发现了生长在温度高达90℃硫磺泉中的两种蓝藻:铅色聚球藻和极小集胞藻。温泉水中既没有硝酸盐,也无铵盐。温泉蓝藻生长所需要的氮元素,从空气中同化而来,或从共生的细菌同化游离氮供给。
 生物多样性|温泉藻的医疗药用价值和开发利用前景
文章图片
世界上的温泉是生物生存的特殊环境,温泉中的温度决定着生物生存的种类。在超过50℃的热温泉中,能够生长的生物主要是蓝藻和细菌。在云南腾冲温泉,高温90℃的沸泉中仍有蓝藻生长,这是一群在极端环境下生长的原始生物,为什么它的蛋白质在高温90℃时却不凝固?这是温泉科学领域的一个不解之谜,必将引起科学家的高度关注,从而进一步揭开腾冲温泉之谜。
2005年,山西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海拔1500米的奇村温泉发现了蓝藻10属24种,另有1变种,它们生长在37℃- 45℃的硫化氢及硅酸盐复合泉中,以两栖颤藻和弱细颤藻为主。奇村温泉含有氡,温泉水的pH值都在7以上,为弱碱性泉。
在山西忻州奇村温泉,生长的蓝藻多达20余种,在如此罕见的复合泉中,体现了温泉蓝藻的生物多样性。随着生长环境的不同,温泉蓝藻的习性各异,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特点,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温泉蓝藻的生长习性,为全面开发利用蓝藻,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通过这些调查和研究,几代科学家积累了我国温泉藻的丰富科学资料和数据,为温泉藻的开发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十世纪1950年代,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武汉建立了藻类研究室,1973年正式成立了淡水藻种库。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藻种库保存了各类藻种3000余种,其中包括蓝藻、绿藻、硅藻等11种,分属于蓝藻、绿藻、红藻等9大门类,已成为我国淡水藻种资源保藏、利用、管理的权威机构,并可以对外提供资源共享,为科技创新和企业研发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4
医疗药用价值及开发利用进展
 生物多样性|温泉藻的医疗药用价值和开发利用前景
文章图片
近几年来,国际上对温泉藻的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温泉藻的开发利用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掌握了温泉藻的分布特点和生长习性之后,进一步挖掘温泉藻的生物活性与功能,温泉藻作为十分珍惜的制药原料,为生物医药和临床应用开拓了新的前景,带来了新的希望。
2003年,原第一军医大学的研究人员,采用广东五华温泉热矿泥,实验性的治疗大鼠佐剂诱导性关节炎症,其病理组织学显示,热矿泉泥中的活性物质有效降低了炎性细胞的浸润。
2005年,意大利邓南遮大学的布鲁诺教授从阿巴诺及蒙特格罗托温泉热矿泥中提取了嗜热蓝藻ETS-05,并从中分离出MGDG、DGDG、SQDG三类糖脂化合物,其后所开展的一系列研究证实,这些糖脂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炎效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