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载誉X|西游记中,玉帝在佛教地盘“大打出手”,如来却为什么选择默许?( 二 )


本文插图

这事着实困难 , 若要等这三样事物自然消失 , 那凤仙郡的人估计早就因饥渴而亡了 。 孙悟空觉得此事实在令人头疼 , 四大天师便提点他 , “这事只宜作善可解” 。 孙悟空一听 , 立马明白了 , 拜别天庭 , 重回这凤仙郡 , 告知师傅师弟与这郡侯其中缘由 。 郡侯听后 , 后悔不已 , 直说是自己害了全城百姓 。
孙悟空告诉他只需潜心向佛 , 心存善念 , 此事便可迎刃而解 。 郡侯听了他的话 , 带领全城百姓吃斋念佛 , 引罪自责 。 果不其然 , 不一会便天降甘霖 , 凤仙郡的三年大旱终于了结 。
为何如来默许
玉帝出手整治这凤仙郡 , 是在佛祖的眼皮底下动手 , 佛祖为何眼睁睁看着全城百姓遭殃 , 还要容忍玉帝 , 甚至默许他的行为呢?

袁载誉X|西游记中,玉帝在佛教地盘“大打出手”,如来却为什么选择默许?
本文插图

其实原因和玉帝一样 , 也是因为这凤仙郡郡侯的失言与失德 。 这凤仙郡郡侯 , 公然对天不敬 , 虽说是对玉帝不敬 , 但其实就是间接证明此人心中没有神佛 , 也对佛家不敬 。 更何况 , 他身为一郡之长 , 如此做法 , 岂不是摆明了告诉百姓 , 你们也可以不敬神佛吗?所以 , 面对玉帝出手教训此人一事 , 如来实在没必要计较 。
不仅如此 , 玉帝也不是全然没有给凤仙郡留活路 。 《道德经》有言 , “大道五十 , 天衍四九 , 人遁其一” 。 “作善可解”还有唐僧一行人来到此处 , 就是玉帝留给凤仙郡的一线生机 。 既然玉帝没把事情做绝 , 如来就更不需要做什么了 。
常言道 ,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 只要有共同利益 , 即便是互相为敌的两方也可以合作 。 国家与国家间的合作也是建立在有共同利益的基础之上 。 而玉帝与佛祖虽然一个是道家一个是佛家 , 但是面对上官正这种不敬神佛的冒犯行为 , 他们还是需要一起维护颜面的 。 所以面对玉帝的行为 , 如来并未插手 , 而是默许 。
参考资料:第八十七回凤仙郡冒天止雨孙大圣劝善施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