璟言历史|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花中窥人,盛世气象下唐人的“牡丹气质”


引言
宋代的周敦颐说:"牡丹 , 花之富贵者也 。 "从唐代开始 , 牡丹观赏牡丹的文化形成和其园林应用进入历史上第一次鼎盛期 。 唐诗作为唐代文学的代表 , 其发展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 直接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文化价值取向 , 牡丹文化作为唐诗文化中发展的缩影 , 其发展与唐代的兴衰息息相关 , 毫不夸张的说牡丹文化贯穿在整个唐代的发展之中 。 因此可以按照唐诗的演变和发展特点来对牡丹的发展时发展时期进行划分进 , 可以分为初唐 , 中唐 , 盛唐和晚唐五代时期 , 在每个时期牡丹分布的位置都是不同的 。

璟言历史|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花中窥人,盛世气象下唐人的“牡丹气质”
本文插图

一、牡丹赏习之风兴起 , 唐朝贵族阶级带起的牡丹风气
提到初唐时期的牡丹 , 不得不说一下牡丹为何能够进入皇家园林 。 这个时期的牡丹带着强烈的政治色彩 , 从山西并州移植到长安上苑中 , 其中都是武则天的功劳 。 唐高宗改立武则天为皇后 , 显庆五年(公元660年)正月 , 唐高宗与武则天巡幸并州 , 此行即是唐高宗在朝中基本实现君主集权后开始运筹帷幄 , 准备兴兵辽东之际 , 又是武则天的衣锦还乡之旅 。
据《新唐书·高宗本纪》中记载:他们在四月中旬启程返回洛阳 , 在此期间 , 武则天在祖籍并州的寺庙中第一次见到牡丹被其独特之处所吸引 , 感叹长安上苑虽大 , 却没有栽植牡丹 , 因此牡丹开始它的皇家园林之旅 。 在唐高宗时期 , 进士科以文词为主 , 这就为一些才华横溢的庶族阶层的升迁创造了有利条件 。
柳宗元在龙城录中记载上苑双头牡丹花开之时 , 唐高宗设宴款待群臣 , 席间众人均赋诗吟牡丹 。 在这次宴会中 , 获罪的上官婉儿一句"势如联壁友 , 心若臭兰人"脱颖而出 , 受到了武则天的赏识 。 因观赏双头牡丹而举行的宫廷宴会 , 它标志着之后持续了上千年 , 几经兴衰 , 最终被赋予丰厚的文化内涵的中国牡丹审美玩赏风习正式拉开序幕 。

璟言历史|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花中窥人,盛世气象下唐人的“牡丹气质”
本文插图

初唐时期观赏牡丹的地域 , 主要分布在山西和陕西主要存在于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中 。 牡丹虽带着强烈的政治色彩 , 但是在其移栽到长安中并没有得到大规模的运用 , 一是武则天多住在洛阳紫微城中 , 二是当时牡丹的栽培技术不够成熟 , 受到环境的影响使得牡丹不能大量栽植 。 二、牡丹被称为"国花" ,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盛唐时期的牡丹 , 为何能从皇家园林中再回到私家园林中呢?由于统治阶级的中央集权 , 牡丹在从皇家园林回到私家园林中 , 就只能通过赏赐的方法了 。 由于政治因素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 牡丹在皇家园林中的应用 , 进入全盛期 。 当时的两大政治中心兴庆宫和华清宫中均栽植了牡丹, 统治阶级对牡丹花的推崇 , 促使牡丹逐渐成为皇家园林的标配 , 而唐玄宗和杨贵妃夜游沉香亭观赏牡丹 , 则直接奠定了牡丹"国花"的地位 。
据李潜《松窗杂录》中记载 , 适逢牡丹花开 , 唐玄宗乘着月色尚好 , 携杨贵妃来到兴庆池赏花 , 时任翰林学士的李白作词 , 宫廷乐坛名角李龟年并十六名梨园弟子谱曲 , 盛唐四大传奇人物齐聚 , 直接将宫廷牡丹赏玩活动推向高潮 , 引领了后世宴赏牡丹的风尚 。 不仅如此 , 唐玄宗还将牡丹赏赐给国男杨国忠 , 为牡丹从皇家园林过渡到私家园林提供了契机 。 杨国忠获赐牡丹后踵事增华 , 在庭院中建"四香阁" , 并用"百宝栏"精心呵护 , 极尽奢华之能事 。 每当暮春牡丹花开时 , 便聚集众宾客在"四香阁"上赏花 , 其场面之盛大 , 世所罕见 。

璟言历史|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花中窥人,盛世气象下唐人的“牡丹气质”
本文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