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夏的读书时光|宋朝男子为何都热爱簪花?审美的改变,花卉经济的发达,象征美好


宋代是中国古代男子簪花的兴盛时期 。 宋代男子簪花礼俗的发展与重阳节有很大关系 。 宋代男子替花习俗的形成 , 是对唐代以来重阳节男子簪花习俗和宫廷娱乐活动中男子替花现象的继承 , 在其被普及的过程中 , 又不断地被加进去了许多新的内容 。 到了宋代 , 男子眷花现象的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 。
宋代男子簪花可分为宫廷的官方赐花簪花和民间的簪花现象 。 男子簪花在宋代是一种流行风尚 。

林夏的读书时光|宋朝男子为何都热爱簪花?审美的改变,花卉经济的发达,象征美好
本文插图

与唐朝相比 , 宋代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 文人士子的地位进一步上升 。 宋朝继承了唐朝时在朝廷宴饮活动时皇帝赐花之举的同时 , 并将其发扬光大 , 成为一项独特于其他朝代的别致景象 。 ?
宋朝时 , 宫廷中逢举行宴饮或是重大典礼的重要时刻 , 皇帝一般会赏赐官员花朵 , 而皇帝本人也经常戴花 。 北宋时这种君臣簪花同乐的制度逐渐发展起来 , 并在南宋时逐渐演变成为一项重要的礼仪制度 。
宋代时 , 民间世人爱花、赏花 。 在民间 , 男子簪花风气的盛行与宫中赐花之举是分不开的 , 这两种现象互为影响 。 宋代是男子替花现象的盛行时期 , 这在宋代诗词中有多处体现 , 例如欧阳修《鹤冲天》中"戴花持酒祝东风";张先《减字木兰花》中"头上宫花颤未休"叶梦得《虞美人》中"应有海棠、犹记插花人"朱敦儒《水调歌头》中"落日经过桃叶 , 不管插花归去 , 小袖挽人留";朱敦儒《沙塞子》中"席地插花传酒、日西催";辛弃疾《定风波·暮春漫兴》中"少日春怀似酒浓 , 插花走马醉千钟";吴泳《徊庭春色》中"山寺归来簪花笑";张炎《庆春宫》中"把酒长歌 , 插花短舞"等 。 从中可以看出 , 男子簪花在宋代兴盛起来 , 而逐渐变成变成一种民俗 , 特别是在南宋时期 , 男子簪花现象尤为突出 。
《宋史·舆服志》中记载"樸头營花 , 谓之眷戴 。 "与妇女将花朵插于发髻之上不同 , 宋代时男子簪花则经常将花朵插戴在幞头之上 , 这种现象在宋代时已经成为常态 。 幞头在唐代时是包裹头部的巾帕 , 在宋代时己经不局限于巾帕而成为男子头顶实实在在的帽子 。 陆游《自喊老态》中写道:"纱帽簪花舞 , 盆池弄水嬉" , 送描写了陆游将花朵營于纱帽上起舞自娱的场景 。 宋朝时人们无论各个阶层 , 男女老少都有可能簪花 。 在朝廷 , 有明确的关于官员簪制度的规定 , 有关于皇帝赏赐臣属花朵的礼节 。 在民间 , 簪花也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喜爱而逐渐发展成为宋朝独特的民俗景观 , 男子戴花习俗在宋代得到迅速发展 。 北宋到南宋官员簪花制度的发展
【林夏的读书时光|宋朝男子为何都热爱簪花?审美的改变,花卉经济的发达,象征美好】
起初 , 北宋时关于皇帝赐花和官员簪花的制度并不是恃别完善 。 淳化四年(993年)南郊大礼后 , 宋太宗在含光殿举行大宴 , 当时的直史官陈靖上前言道:"至尊举爵 , 群臣起立 , 先后不整 , 俯仰失节" , 他认为群臣站立举杯时的动作来回晃动 , 这样显得动作不规整 , 有失仪节 。 至道元年(995年)三月 , 御史中丞李昌龄也说到:"广宴之设 , 以均妖赐 , 得齿高会 , 宜乎尽化 。 "宴会的设置应该符合一定的礼仪制度规定 。 以上可以看出北宋前期 , 举行宴会时的仪节不全、百官威仪不整 , 举行宴会时缺乏一定的礼节 , 此时对于官方赏赐花朵也没有更多的规定 。 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开始设置春秋大宴 , 后来在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又进一步规定了大宴前后的礼仪制度 。 其中有针对臣僚借口某种原因请假而不参加宴会的 , 御史台要监察纠举 。 宴会上群臣更衣后 , 要"起居谢赐花"以示对皇帝的??恭敬之也伴随着宴会具体仪节的规定越来越详备 , 关于皇帝赐花的规定也越来越严格 。 真宗朝时 , 宫廷中男子簪花仪节逐渐详细起来 。 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三月十四日 , 右司谏、直集贤院祖士衡上言:??“伏见大宴 , 里帝更衣降座 , 臣方退 。 及再座 , 群臣升殿 , 然后里帝出就卿座 。 群臣谢踢花 , 止拜于座次 。 欲望自今毎更衣 , 所司揖群臣下殿 , 俟呈帝降座 。 再座 , 群臣先班于殿庭 , 俟鱼帝升座乃上殿 。 如巧花则再拜于庭 。 "从之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