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说史|“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可幸下瑶台”,古代玉佩背后的佩玉文化


前言
古装剧中的那些风度翩翩的公子哥儿经常于腰间佩玉 , 中国古代玉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中国古代诗歌开端《诗经》里也有许多关于古人佩玉的描写 。 中华民族自古尚玉 , 对于古人而言 , 佩玉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 , 还是一种社会地位、权利阶级和个人愿景的表达 。
“玉” , 最初是作为通灵神器和图腾文化而存在的 , 随着朝代更迭 , 玉佩饰的纹饰雕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玉佩饰流行样式也不断演变 , 这其中也有蕴含着各种文化意义 。

紫荆说史|“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可幸下瑶台”,古代玉佩背后的佩玉文化
本文插图

古代玉的起源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便是对玉器的偏爱 , 中华民族表现出了比世界其它任一民族和国家都更为浓重的爱玉、重玉情结 , 玉文化的研究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
“石之美者”是古人对玉最早的一个定义 , 那时候并不具备我们现在的地质矿学知识 , 所以对玉的认识 , 纯粹只是将它作一种美丽有光泽的石头来欣赏 。
玉器是上古原始人类在使用石器的过程中 , 逐渐认识到玉之质料的特殊 , 进行玉石分化而产生的 。
玉玦的发现告诉我们 , 古人最早是拿玉石是来制作佩饰 , 美化自身的 , 从而形成有规模且具备固定造型的玉佩组合 。
在新石器时期的长江下游地区 , 江苏北阴阳营文化中 , 出土了大量的玉璜、玉管和玉玦 , 形成了璜、管、玦的组合形式 , 其中玉璜占据绝对数量 , 是最重要的装饰用玉种类 。
它们常发现于墓主头部到胸部一带 , 构成了挂在颈胸部位的豪华饰品组合:玉玦为左右耳饰 , 玉管串联起来成为颈部的项链 。 玉璜顺序排列 , 一至数件不等 , 成为胸前的饰品 , 人们改造玉石 , 将它们作为装饰品的审美端倪 。

紫荆说史|“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可幸下瑶台”,古代玉佩背后的佩玉文化
本文插图

不同用途的玉器 , 背后亦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的 。 私有制产生后 , 当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人类的思维状况及祭祀等活动的需要 , 以及玉器的稀有性 , 共同促使着玉质礼器的产生 。
同时 , 玉质礼器在使用方面也是具有严格的等级差异 , 用玉作饰物是对美的追求 , 也是地位和权力的象征 , 还是希冀的寄托 。
将玉用于馈赠 , 朝聘赠玉多为政治层面上授权与臣属的象征 , 私人交往赠玉更多的则是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的寄托 。 “古之君子必佩玉”的饰玉文化
周代玉文化的一大特点即装饰用玉的流行 , 人们崇尚以玉来打扮自身 , 装点随身器物 , 并佩带玉佩以显示德行和美好的仪态 。
装饰用玉不仅为王公贵族所专有 , 低等级墓葬中亦出土有玉质头饰、耳饰、玉佩等装饰用玉 , 但数量不及高等级墓葬多 , 质量亦不如其精致 。
饰玉特别是佩玉的流行 , 代表了“士”这一阶层的崛起和周代玉器的人性化趋势 。
“古之君子必佩玉” , 佩玉在周代已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 《礼记·玉藻》“天子佩白玉 , 公侯佩山玄玉 , 大夫佩水苍玉 , 世子佩瑜玉 , 士佩濡玫玉 。 ”
周代的杂佩现在多称为玉组佩 。 周代玉组佩主要有如下三种样式 , 第一种,多磺玉组佩;第二种,玉牌联珠串饰;第三种,以环、布、龙形佩为主要构件,并以各类管、珠为串联之物的玉组佩 。 上述前两种主要佩于颈部,第三种佩于腰部 。

紫荆说史|“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可幸下瑶台”,古代玉佩背后的佩玉文化
本文插图

佩玉的衍生文化:玉德
君子佩玉,进退举止都有一定的规矩 , 佩玉可以起到“节步”的作用 。 《国语·周语中》载:“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 。 ”韦昭注云:“玉,佩玉,所以节行步也 。 君臣尊卑,迟速有节,言服其服则行其礼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