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报告乱象调查:改数据、抄模版,业主让怎么干就怎么干( 二 )


马君说,有些环评机构业务水平较低,设计出来的环保设施不切实际,为了赚钱,业主让怎么干就怎么干 。他去年参加了某家企业的环评专家评审会,评审专家在会上说,按照标准可以签字,但环评单位设计的环保设施标准过高,企业较难达到,如果按照设计标准,企业生产都要亏本 。
半月谈采访人员了解到,一些环评机构只图环评报告交出去、拿到钱就了事,没有真正对委托企业负责;有的企业对此又不上心或不太懂,致使部分环评报告质量堪忧 。后期环保部门在事中事后监管时发现了问题,企业可能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和成本来整改 。
既要放得开,也要管得住
如今,在简政放权改革中,各级政府通过豁免环评手续办理、开展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试点,简化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率 。
例如,2019年11月,生态环境部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生猪规模养殖环评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年出栏量5000头以下的生猪养殖项目无需办理环评审批 。对年出栏量5000头及以上的生猪养殖项目,探索开展环评告知承诺制改革试点,环评审批部门在收到告知承诺书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等要件后,可不经评估、审查直接做出审批决定,并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
马君说,简化事前审批受到普遍欢迎,但也产生了一个新问题 。“以前环评报告审批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技术评估 。现在一些项目取消审批前置,不再需要生态环境部门组织专家技术审查,如果在环保部门事中事后监管中被查出问题,业主将承担更多的整改投入 。”
这一新问题如何破解?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环评弄虚作假产生更大震慑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大力度规范环评行业,既放得开,也管得住,使其健康发展 。
据了解,全国统一的环境影响评价信用平台于去年11月正式启用 。根据生态环境部通报,已有一些环评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因为环评文件质量问题被采取了信用管理措施 。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会相关人员李同(化名)称,信用平台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 。“目前仍是平台运营初期,受到处罚的公司数量仍然很少 。随着疫情缓解,项目进度恢复,平台的作用会逐渐凸显 。”
李同认为,建设单位须对其环评报告承担主体责任,虽然这一点已经在相关条文中得以明确,但落地情况不佳 。“建设单位真正重视生态环保了,浑水摸鱼的环评机构也就没有了市场 。目前看来,建设单位的相关意识仍然淡薄,对环评报告的内容和结论很少进行审核把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