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研究|欧阳修与蔡襄朋党政治因素间接导致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失败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 , 年仅24岁的欧阳修(字永叔)考中进士 , 同一年 , 蔡襄(字君谟)也名列科甲 。 虽然该榜中不乏“宋初三先生”之称的宋代理学先驱人物石介及号称“铁面御史”的唐介等名士 , 但毫无疑问 , 欧阳修与蔡襄是该榜进士中名气最大、成就最为卓着的人物 , 欧阳修以文章为天下所宗 , 而蔡襄的书法则“独步当世” , 他们又是仁宗朝最杰出的政治家 , 故两人堪称该榜进士中之双杰 。

家谱研究|欧阳修与蔡襄朋党政治因素间接导致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失败
本文插图

蔡襄画像
蔡襄 , 字君漠 , 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 , 天圣八年进士 。 蔡襄是宋代着名的书法家 , 同年欧阳修称北宋中期以来蔡襄书法“独步当世” 。 除了在书法方面称宗外 , 蔡襄在北宋政坛上也声名远播 , 自景祐中作《四贤一不肖》诗 , 到庆历新政中与欧阳修、王素、余靖等组成“庆历四谏” , 蔡襄以刚介敢言闻名于世 , 堪称有宋一代之名臣 。 蔡襄一生长期在家乡福建为官 , 多次守福、泉等州 。 守牧乡郡 , 多有善政 , 其中在庆历年间任福建转运使期间 , 在上等建茶龙凤茶的基础上创制出堪称宋代茗品瑰宝的小团龙茶 。 欧阳修称小团龙茶价值黄金 , “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 , 足见其珍贵 。 蔡襄之文虽不能与欧阳修相媲美 , 然亦可观 , 欧阳修称其文“清道粹美” , 而南宋王十朋则称蔡襄文如其人 , 刚劲有力 , 蕴有一股浩然之气 , 将其与北宋古文大家欧阳修、尹洙、石介相提并论 , 称为“四君子” 。 欧阳修与蔡襄堪称该榜进士之双杰 , 两人在日后的交往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
作为同年 , 欧阳修与蔡襄在政治立场、政治见解及从政方式等方面的诸多共性使得他们在长期的交往中结为挚友 , 成为名副其实的政坛朋伴 。 在仕宦生涯早期 , 二人共同追随北宋着名政治改革家范仲淹 , 坚决支持他反对庸政及倡行革新的言行 。 欧、蔡始交于景祐党争 , 正式定交于庆历新政 , 新政失败后 , 同为谏官的欧阳修与蔡襄分别出为地方官 , 欧阳修先后任职于河北路及滁、扬、颍等州 。 仁宗至和初入京 , 此后一直在京师为官 。 蔡襄于庆历四年(1044)出知福州 , 继为福建路转运使 , 后于皇祐中赴京就职于三司 , 而此时欧阳修尚在颍州丁母之忧 。 自庆历中到至和初欧阳修重返京师这十年中 , 欧、蔡天各一方 , 没有进行过面对面的交往 , 两人的交往主要是通过书信进行的 。 至和元年(1054)五月 , 欧阳修复旧官赴阙 , 其制词正是时任知制诰的蔡襄所草 , 所行之辞对欧阳修大加称赏 。 此次京师相聚仅半岁 , 蔡襄便于次年三月以枢密直学士出知泉州 。 至嘉祐六年(1061)蔡襄入京任权三司使时 , 欧阳修已升任枢密副使 , 二人又一次共同在京为官 , 其关系比异日更见密切 。 治平二年(1060) , 蔡襄受英宗皇帝的猜忌 , 欧阳修屡上章为之辩而未果 , 蔡襄罢三司使 , 出知杭州 , 欧、蔡之间的直接交往至此结束 。 治平四年(1067)八月 , 蔡襄卒于家 , 欧阳修于京师遣使人闽致祭 , 并埋其铭 。
纵观欧、蔡之交 , 往往离多聚少 , 诚如此 , 二人的交情并未因距离而淡化 , 相反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他们的交谊更加笃厚 。 在长达三十余年的交游中 , 欧、蔡之间建立了密切的交往关系 , 这种基于同年情谊之上的交游关系对北宋中期的朋党政治有重要的影响 , 他们共同参与发生于宋仁宗时期的景祐党争与庆历新政 , 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除了并肩参政外 , 欧、蔡私交甚笃 , 二人者一为文坛宗师 , 一为翰墨圣手 , 二人私交主要表现在论文评字方面 。
下面以时间为主线 , 从官场与私交两方面来考察欧阳修与蔡襄的交游关系及其政治影响 。
1.欧阳修、蔡襄与景祐党争

家谱研究|欧阳修与蔡襄朋党政治因素间接导致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失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