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语千年|用法恕,在宋朝想处死一名死囚到底有多难?,立法严
在很多古装电视剧中 , 经常可以看到皇帝或者官员们面对犯了罪的人大喊一声:"来人 , 推出去斩了!"然后刀斧手一涌而上 , 将犯人推出;过了少许 , 刽子手来报:"斩首已讫!"这种情节会在真实的历史上发生吗?
当然不可能 。 我国历史上一直有着慎重对待死刑的司法传统 , 统治者对于死刑案件的判决和执行历来十分重视 , 为切实保障死刑案件的质量 , 防止错杀无辜 , 在死刑适用上制定了严格的程序 。 特别是在以"仁"著称的宋朝 , 想斩首一个人还真不是那么容易 。
文章图片
立法严、用法恕的表现
虽然宋朝初年继承了五代时期"乱世用重典"的立法思想 , 在立法上有"重刑主义"的倾向 , 适用死刑的罪名也很多 , 约有五百个左右 , 比《唐律》中240条死罪增加了一倍多 。 但是宋代的的"立法表达"与"司法实践"并不一致 , 《宋史·刑法志》对此的解释是"故立法之制严 , 而用法之情恕" , 在死罪增加的情况下 , 死刑的真正执行却得到很好的控制 , 普遍存在"判多执行少"的现象 。
宋朝死刑执行较少 , 并不是宋朝人比其他朝代的人们更遵守法律 。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了嘉祐五年 , 全国审理了2560件死刑案件 , 其中"杀父母、父母、杀夫、杀妻之父母凡百四十;故、谋、斗杀千有三百;劫盗九百七十 , 奸、亡命百有一十" , 这些都是严重危害社会伦理道德和统治秩序的犯罪 , 充分说明宋朝的恶性刑事案件数量并不比其他朝代少 。
叔
但是在司法实践中 , 宋朝每年执行死刑的人却并不多 。 宋徽宗政和六年和七年这两年中 , "坐杀人而死者 , 才十有二人" 。 也就是说 , 全国两年中处决的犯人才12名 , 数量之少可以说亘古未有 。 实际上 , 政和六年和七年 , 全国判处死刑的人也仅有一百三十二人 , 仅执行了十二例 , "余皆贷放" 。
文章图片
从比例上来说 , 宋朝判处死刑的案件和执行死刑的案件之比一直保持在十比一左右 , 这已成为有宋一朝的默契和共识 。 如果这个比例出现大的波动 , 甚至会引起朝野的不满 。 元佑元年 , 全国被判死刑的人数为154人 , 执行了57人 , 执行的比例达到了四成 , 就引来了给事中范纯仁的上书 , 说官家"其间或有滥刑 , 则深亏宁失不经之义" , 暗讽其间必有滥刑 , 皇帝有失仁德 。
执法宽宥的原因
宋代儒学发达 , 大量儒家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进入统治集团 。 这些儒生们信奉孔子的"听讼 , 吾犹人也 , 必也使无讼乎"思想 , 提倡百姓尽可能地不提起诉讼 , 所有的矛盾尽可能地不通过法律形式解决 , 而政府也不需要法律即可实现对整个国家的治理和控制 。
文章图片
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 , "贵和持中、贵和尚中"的文化理念深入人心 , 中国的文化传统崇尚和谐 ,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法天、法地、法自然的 , 是对和谐的赞赏 , 而无讼是和谐的家族与社会在司法上要求和反映 。 传统中国特有的自然农业经济与社会结构使得"国政"的实质是君王的"家务" , 为政者为父母 , 人民是赤子 , 这种家国一体化 , 使诉讼在古代中国没有生存的土壤 , 导致息讼、无讼、求和谐的解决纠纷方式受到整个社会的欢迎 。
具体到宋朝 , 整个统治阶层都尊崇儒家仁政思想 , 把重视人命、慎重刑罚当作一种美德 。 自宋太祖起 , 对于触犯刑律之人多有宽大 , "非情理深害者多得贷死" 。 宋太宗、真宗、仁宗几任皇帝都慎重刑狱、重视人命 , 这都使得宋代的死刑案件的判决率和执行率大大降低 。
在封建社会中 , 宋代的法律制度建设相对比较齐全 , 死刑案件的奏谳制度、复核制度和赦宥制度都使大批已经被判处死刑的案犯能在中央复核时得到减免 , 最后能真正执行死刑的数量自然就不多了 。
推荐阅读
- 『李陵』俄罗斯发现一座千年地宫,主人却是中国人,专家:他是个大英雄
- 美诗美文|出土后恢复直形,专家决定停止挖掘,秦始皇陵青铜古剑被压弯千年
- 荣传说实话|而是因为盗墓贼舍不得盗,赵云陵墓为何千年都没人盗?不是找不到
- 千年行|什么是“一副好牌打到稀烂”?这些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 看乎|为何中国人数千年都没有发现澳大利亚?,作为亚洲的近邻
- 一思悠然|8岁拜相,10岁便被赐死,临终留下一句遗言流传千年,此人5岁封王
- 司马懿■诸葛亮临终前,留下12字预言,千年后一一应验,难道真是巧合?
- 千年行|曾被人怀疑是白痴,文徵明的成就却全面压倒唐伯虎,11岁才会说话
- 『包拯』包拯墓门终究被打开,世人歌颂了千年,他墓中的景象看呆专家
- 元梅说历史|南打印度,东征大唐,还夺取长安,消失千年神秘古国:西征阿拉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