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成国际一位英国老人在一所中国学校的教育“知行录”

“世界上没有坏孩子 , 也没有懒孩子”
一位英国老人在一所中国学校的教育“知行录”
乐成国际一位英国老人在一所中国学校的教育“知行录”
文章图片

Nick校长(图中站立者)与同事交流 。受访者供图
“这是梦开始的地方 。 ”
寒假前的最后一个上午 , 校园里气氛欢快 。 伴着这份欢快 , Daisy觉得更多像电影的一个片段 , 充满了戏剧性 。
这位回到母校的大二女生一脸认真:“这里曾让一名懵懂的女孩喜欢上了电影 , 拍了人生第一部电影 , 如今又让她成了母校影片里的人物 。 ”
听到转述 , 总校长Nick Bowley同样笑了 , “我们的教育是‘聚焦未来的学习’ , 让学生通过深度思考 , 去挑战和追求更多的未知 , 这是一个发现和创作的学习过程 。 我们能看到学生曾经学过的知识 , 在他们未来所从事的方向中得以发挥 , 从而最终成长为一个批判性的思维者 , 创新性的思考者、目标明确的行动者 , 并把所有知识融会贯通的终身学习者 。 ”
如大多位于京沪及省会城市的国际学校一样 , Nick掌管的北京乐成国际学校 , 是一所集学前、小学、初中、高中15年一贯制民办学校 。
据统计 , 在中国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国际学校学生人数 , 将从2017年的47万人 , 增加至2022年的近90万人 。 在华外国人家庭 , 以及寻求让子女接受西方教育的中国家庭 , 推动了这个数字的变化 。
“我们把国际先进教育和中国传统教育相结合 , 推行聚焦未来的教育 。 ”在北京乐成国际学校工作了12年的Nick说 。
“孩子从没上过任何学术型补习班 , 也没有参加过各类应试考试 。 ”作为学生家长 , 沈明认同对孩子最重要的是:积极上进的思维 , 探索世界的求知欲望 , 对生活充满希望 , 内心有爱 , 更有底线 。
信任是第一步
世界上没有坏孩子 , 也没有懒孩子 。 所有的表象都是有原因的
冬日午后 , 在乐成四合院幼儿园的开放式大厅里 , 孩子们在老师的陪伴下 , 在不同场景里 , 按照自己的角色“探索”奥秘 。
“你拿的这个是什么呀?”
在一处厨洗类装置前 , 3岁的小Q围着围裙 , 认真地冲洗着一筐“果蔬” 。 听到老师的问话 , 他认真思考了片刻 , “哈密瓜 。 ”
“哈密瓜是什么味道呀?”
“嗯 , 甜的 。 ”
老师继续跟小Q“探索”哈密瓜的奥秘 。 期间 , 有小朋友加入 , 也有小朋友离开 , 奔向他们更感兴趣的区域 。
老师介绍说 , 这是模仿生活课堂 。 上周他们完成了小恐龙洗澡 , 这周是清洗果蔬 。 完全是自由选择 , 有的孩子会主动操作 , 有的也只是随意看看 。
在这个幼儿园 , 孩子们在开放的学习空间里 , 建设性地“探索” , 在“玩”中学习 , 用中英文自由交流 。
中外籍老师会按照学习目标搭建学习场景 。 针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 , 老师会通过引领启发 , 让孩子自己寻找答案 。 一般情况下 , 5名老师负责一组孩子 , 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关注 。
幼儿园连廊、休息区、迷你剧院等区域 , 随处布满了双语图书画册 。 这里不设图书室 , 但到处是读书的地方 , 让阅读无处不在 。
一处梦幻般起伏不定的屋顶 , 被孩子们称为“漂浮的屋顶” 。 在这里 , 他们可以仰望蓝天 , 也可以俯瞰幼儿园所在的这个有300年历史的四合院 。
“四合院幼儿园很漂亮 , 它让每一个孩子在这里学会生活、学习和创造 , 个性化地面对未来的多元生活 。 ”Nick说 , “信任孩子”是他一生秉承的理念 , “这源于自己的教育经历 。 ”
71岁的Nick , 已经在中国工作生活了18年 。 这位英国老人认为 , 聚焦未来的教育一定是成功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