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通付盾研究报告,《金融隐私保护问题分析及对策》
传统金融行业互联网化进程中 , 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及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 , 在推动金融产业创新、增加便民性、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 , 也给金融用户隐私保护带来了新风险与新挑战 。 近些年金融用户隐私泄露事件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频频发生 , 不但直接损害金融用户的利益 , 扰乱金融市场秩序 , 甚至可能带来系统性金融风险和引发群体性事件 。 在此背景下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网络空间安全与法治协同创新中心”联合“江苏通付盾科技有限公司”针对金融隐私保护问题开展相关研究 , 完成了《金融隐私保护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报告 , 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金融隐私保护问题分析及对策
一、金融产业发展现状及新技术应用情况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 , 我国金融产业高速发展 , 已建立起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为核心 , 以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为主体的市场化金融组织体系 。 银行业方面:全国现有4500多家银行机构 , 总资产突破280万亿;证券业方面:证券公司133家 , 总资产突破7万亿;保险业方面:保险机构230家 , 总资产突破20万亿 。
传统金融产业与互联网技术紧密结合 , 依托网络平台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等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 。 通过网络进行金融活动的用户增长迅速 , 2020年4月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 我国网民9.04亿 , 其中网络购物用户7.10亿 , 较2018年底增长了1亿;网络支付用户7.68亿 , 较2018年底增长了1.68亿 。
(一)互联网时代下金融服务类型
互联网时代金融服务产品众多 , 归纳起来大致三类:
一是第三方支付 。 目前使用较普遍的有国内的支付宝、微信支付、京东支付 , 国外的PayPal等 , 它们提供一系列的接口 , 将多种银行卡支付方式整合到一个界面上 , 操作简单易用 , 极大方便了网络购物 。
二是网络投资理财 。 包括网上银行存储、网上炒股、网上投保、网上外币、网上期货、网上黄金白银交易等 , 它们为投资者提供各类理财服务和金融资讯 。
三是P2P网贷 。 国内网络借贷平台一度超过6000家 , 但是 , 近两年借助网贷平台进行非法集资的案件持续高发 ,2018年共有199家网贷平台公司涉嫌非法集资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 网贷平台暴雷 , 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的金融安全 , 还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
(二)新技术在金融产业的应用情况
当前 , 大量新技术应用到金融领域 , 概括起来主要有五大类: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识别、移动互联网、区块链 。 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了金融信息的自动化处理 , 为用户提供了便捷高质量服务 。
一是人工智能 。 在金融领域重要的应用场景包括:(1)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人脸、表单、票据等识别系统 , 例如人脸支付、证券帐户远程开户等;(2)基于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智能客服系统 , 问题解决率已超过99%;(3)基于专家系统的金融风控、反欺诈和智能投顾系统 。
二是大数据 。 数据主要来源是交易数据 , 客户登记数据 , 报表数据等 。 大数据的应用场景 , 银行主要是集中在精准营销、用户经营、数据风控等方面;证券主要集中在股价预测和投资景气指数预测等方面;保险主要集中在客户风险评估、保险价格估算等方面 。
三是生物识别 。 金融行业是生物识别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 指纹识别起步最早 , 目前应用最多、市场份额最大;人脸识别发展迅速 , 尤其是第三方支付中广泛应用;虹膜识别、声纹识别依然小众 。
四是移动互联网 。 移动互联网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表现为各类手机应用程序App , 主要包括银行类、消费类、支付类、理财类、证券类等 。 其中 , 面向个人用户的消费类App数量最多 , 占总数的36.74% 。
二、金融用户隐私保护严峻形势及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