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 , 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 。 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这些年 , 很少有人说自己的文坛偶像是海明威了 。提起海明威 , 你能想到什么?大多数人脱口而出的都是《老人与海》 , 这本为海明威赢回了普利策奖、诺贝尔文学奖两座丰碑的经典 。在很多读者印象中 , 海明威就是那个与大马林鱼搏斗的老人 , 象征着不羁、倔强、抵抗 。 这多少给海明威蒙上了一层励志色彩 , 成为多数人心目中的“奋斗者”形象 。海明威
海明威与捕到的大马林鱼但其实 , 海明威抗拒衰老 , 讨厌顺从 , 这导致年轻时期的他看起来像个无耻混蛋 , 到了晚年 , 他依然坚持要做个快乐的混蛋:“喝最烈的酒 , 钓最大的鱼 , 娶最美的妞” 。海明威将这条法则贯彻到生命的最后 , 他从来没变成“被摧毁却不会被打败”的老人 , 他的心里永远住着那个“巴黎坏男孩” 。海明威
他在巴黎声名大振 , 也在巴黎一败涂地 。他爱上最美的妞 , 也丢掉了最亲的爱人 。 他有幸遇上一些贵人 , 也因此树下敌人 。从最初的写作到最后的访谈 , 海明威从来都是生猛面对外界 , 克制对待写作 。 在他每一段轰轰烈烈的故事背后 , 孤独被深埋进作品中 。今天 , 阿信想和大家一起还原海明威的另一面 。每部作品背后都有个女人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一个并没有什么文学传统的家庭 , 父亲是医生 , 母亲是歌剧演员 , 但他很早就确立了自己的文学志向 。高中毕业后他去了一战前线当兵 , 从战场回来后 , 找了一份采访人员的工作 。 那时的海明威 , 很穷 , 但很帅 , 一心追求着自己的文学梦 。海明威
年轻时的海明威一个有才华 , 有颜值的年轻人最不缺的就是女人的青睐 。菲茨杰拉德曾戏言:“海明威每写一部小说都要换一位太太 。 ”事实也的确如此 , 海明威一生经历了四次婚姻 , 相应地在每个阶段写出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海明威
年轻时的海明威或许正如海明威自己所说 , 恋爱是他最好的写作状态 。 但也正是这四段复杂的婚姻关系 , 再次印证了一个真理:有才华的男人大多比较渣 。 并且他自己对待这四段婚姻的态度也截然不同 。1、遗失即美好海明威的第一任妻子是受到过他盖章认可的“唯一爱过的女人” , 在带有“滤镜效果”的晚年自传《流动的盛宴》中 , 海明威回忆起第一任妻子来 , 简直柔情似水 ,“我爱她 , 我并不爱任何别的女人 , 我们单独在一起时度过的是美好的令人着迷的时光 。 ”海明威
海明威与第一任妻子哈德莉·理查森相信这话里是有着几分真实的 , 因为海明威的第一任妻子哈德莉与后来的三位都显得有些不同 。哈德莉·理查森 , 与海明威在1920年芝加哥举行的一个聚会上相遇时 , 她比海明威大整整8岁 , 但是从一开始 , 哈德莉就成为海明威少数坚定的支持者 , 她确信海明威注定会成为一个声名显赫的作家 , 甚至是一位文化偶像 。为追求海明威的作家梦 , 两人从美国搬到了巴黎 。海明威
海明威与第一任妻子哈德莉·理查森巴黎是海明威一切开始的地方 , 是他最穷困 , 最籍籍无名 , 也最幸福的人生阶段 , 他在那里遇到的每一个人后来都不曾离开他的生命 , 直到晚年他隐居古巴 , 这些人也萦绕在他的脑海 , 被他写进那本《流动的盛宴》 。海明威自己说:“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 , 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 , 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 。 ”从1920年开始到1927年的这些年里 , 海明威初战巴黎文坛 , 还是一个无名之辈 , 哈德莉可以用“任劳任怨”来形容 。期间 , 哈德莉一直是全职主妇 , 与海明威在一起的时间里 , 她全心全意陪伴着海明威的野心与贫穷 。他们很大一部分生活开销来自哈德莉家庭遗留下的一笔信托基金 , 这为海明威挣得了每天到咖啡馆埋头写作而不用工作的权利 。海明威
1926年春 , 海明威、哈德莉和儿子邦比的合照但后来由于理财不慎 , 他们一度陷入极度贫困中 , 常常在黑暗中忍受饥饿 。幸福的时光是有的 , 他们常常一起看斗牛、滑雪、骑车、到处旅游 , 但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 , 迎来了婚姻中的第三者 。可以说 , 没有哈德莉的资金支持与起居照料 , 海明威不可能在巴黎文坛肆意闯荡 , 进而出版那本令他声名鹊起的《太阳照常升起》 。2、一场蓄意的勾引就在哈德莉陪伴着海明威的贫穷时 , 另一对耀眼姐妹的闯入相比之下将哈德莉衬托得穷酸土气 , 也让她的婚姻亮起了红灯 。菲佛姐妹初到巴黎 , 便与海明威夫妇结识 。 菲佛姐妹是富家女 , 新潮而扎眼 , 而哈德莉则穿着破旧过时的衣服住在拥挤的公寓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