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疫情防控为鉴,不断加强应急管理能力
公共安全和以“一案三制”为核心内容的应急体系建设是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 , 从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恢复与重建等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 。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 加强应急体系建设主要系指通过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 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 , 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 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 , 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在湖北省新冠状病毒疫情疫情应对中 , 一些地方和部门暴露出在预防预警、先期处置、应急能力、市场监管等方面的短板和不足 ,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 切实加以解决 。 针对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 , 加快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 , 提高防控能力和治理能力 , 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基础 。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 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强化应急救援队伍战斗力建设 , 抓紧补短板、强弱项 , 提高各类灾害事故救援能力 。公共安全是社会安定、社会秩序良好的重要体现 , 是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 。 安全生产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血的教训警示我们 , 公共安全绝非小事 , 必须坚持安全发展 , 扎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 堵塞各类安全漏洞 , 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 , 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 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 , 是一场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的深刻变革 。总书记强调 , 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 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 总书记还指出 , 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 , 是极重要的民生 , 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 。 应急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 正是为了预防和减少灾害事故的发生 , 控制、减轻和消除灾害事故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 ,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 组建应急管理部 , 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我国是灾害多发频发的国家 。 防范化解风险 , 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 , 凡事从坏处准备 , 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 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 牢牢把握主动权 。 “思危所以求安 , 虑退所以能进 。 ”面对灾害风险挑战 , 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 , 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 , 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 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 就是要对灾害风险保持警觉 , 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化危为机 , 推动各项事业稳中求进、行稳致远 。 组建应急管理部 , 体现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 。“明者因时而变 , 知者随事而制 。 ”组建应急管理部 , 将全面提升应急救援的协同性、整体性、专业性 。 作为一个灾害多发频发的国家 , 我国不仅面临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 , 也深受火灾、生产安全事故、环境污染等人为灾害的困扰 。 以往应急救援力量分散在各个系统 , 条块分隔的“九龙治水”和资源分散的“各管一摊”现象并不罕见 , 不利于形成强大的合力 , 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 组建应急管理部 , 整合优化应急力量和资源 , 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 , 无疑会攥紧拳头 , 集中发力 , 是推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当前的世界环节错综复杂 , 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新型风险在增加 。 特大高楼事故风险、新技术风险、城市地下空间风险等不断出现 。二是事件复合性加强 。 一个小范围的传染病 , 可以形成世界性的传染事件 , 并使宏观经济衰退;一次冰冻灾害 , 可以导致大规模停电 , 而一次大规模停电 , 可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整个城市与区域社会的瘫痪;一次大雨 , 可以让城市变成海洋;一次安全生产事故 , 可在一定条件下中断整个产业链等 。三是突发事件由境内扩展到境外 。 随着我国“走出去”步伐的加快 , 我国出入境人数快速增长;境外突发事件影响境内化 , 例如马航MH370事件和利比亚撤侨事件 , 不仅需要在境外进行处置 , 而且境内处置任务也非常繁重 。四是应急管理由应对向防范转变 。 由于技术的快速发展 , 社会形态不断变化 ,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风险社会 , 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已经成为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 。 而我们旧有的风险防范能力也相对欠佳 , 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在风险防范中 , 数据“部门墙”和“行业墙”比较严重 , 风险信息不全 , 风险防范能力较弱 。二是在应急准备中 , 各种应急资源存在着部门分割、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 , 在专业化部门管理与属地化区域管理之间也存在着协调不足的问题 。三是应急预案体系建设针对性、实操性不足 , 尤其是预案衔接比较难 。四是在事件处置中 , 以往牵头部门管理单灾种的体制难以应对事件的复合性 , 虽然在各部门内部上下指挥畅通 , 独立完成任务能力强 , 但部门之间协调不足 , 协同不够;权责配置不够明晰 , 职责交叉和管理脱节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力量条块分割 , 事件处置指挥协调不够顺畅 。针对以上问题 , 也给出如下思考:首先 , 要牢牢把握应急管理核心理念 , 坚持改革的科学性原则 。 在应急管理部组建过程中 , 我们不能拍脑袋或者凭经验 , 进行应急管理体系设计 。 在机构设置、流程再造、制度创新等方面 , 都要坚持在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基础上 , 审慎地拿出方案、作出决策 。其次 , 要注意标本兼治 。 一般来说 , 机构改革的磨合期建议采用研究式应急演练的方式 , 探索建立有效的应急响应框架、检验新的工作机制 。 具体做法是 , 利用虚拟的突发事件情景脚本 , 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领域的主要风险 , 逐一开展研究式桌面推演和必要的研究式综合演练 。 通过演练 , 认真研究应急指挥、综合协调、抢险救援、受灾人员救助、次生衍生灾害防治、基础设施恢复、危机舆论引导等应急功能如何落实 , 研究各个应急工作环节如何有效衔接 。 这样既完善了预案 , 又理顺了机制 。再次 , 要尽快推进制度体系的完善 。 新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规范、科学、有效运行 , 有赖于统一协调的法制体系支撑 。 目前 , 大量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与新的体制框架、工作机制要求存在较大出入 , 必须尽快进行系统性的修订完善 。 可以发挥人才大国的优势 , 在国家层面由应急管理部牵头 , 有组织地大规模开展《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各专门法规的制定修订研究 , 开展有关法规、工作指南的修订或研究 , 为在短时期内尽快完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 在大规模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 力争在“十三五”期间使新体制、新格局下的全国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 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全面建立起与现代国家治理相适应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制度体系 。最后 , 在基层应急体系建构过程中要落实系统治理 。 所谓系统治理 , 就是多主体共治 。 通俗地说 , 公共安全要依靠人民群众、依靠社会各界参与 , 不能全由政府大包大揽 。 面对改革中的方方面面问题 , 大家要商量着来 , 在充分讨论、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拿出方案 , 完善各种应急管理制度与机制 。
推荐阅读
- BOSS带货,风口已过
- 厕纸趣
- 母亲在加拿大去世 梁家辉受疫情影响未能去葬礼
- “疫”枝独秀的小家电,凭啥躲过疫情黑天鹅?
- 被录取却因疫情无法赴境外读博士?港大:我要
- 新冠疫情会怎样结束?权威专家分析了5种可能
- 日媒:美日疫情下坚持联合军演意在遏华
- 后疫情时代,如何找到发展之道?
- 美国抗议活动引发疫情反弹 感染超过180万例
- 与恶龙缠斗小心自己也变成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