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刀:社会三力及体制优势( 三 )

老刀:社会三力及体制优势
日本与新加坡的成功有一共同点 , 均为强力输入 。 日本系战败后由美国占领军强行给予 , 麦克阿瑟作用甚巨 , 新加坡的总设计师则为“开国元首”李光耀 。 两地之所以成功 , 细分析与三大因素相关:1、两地均为“从属型政治文化+初期参与型政治文化的混合体” 。 总体上民众对政治有一定的参与欲求 , 却没有自己可以改变现状的自信 , 比较服从政府决策 。2、民众纪律性较强 , 总体文化程度较高 。3、民族自信心与国家认同感强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学界曾对政治文化掀起过一次研讨热潮 , 讨论的主要议题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征;中国政治文化的现状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系;如何在政治文化上继承和变革 , 创造新的政治文化 , 以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本人1988年底参与“十年改革全国征文”活动 , 20多岁的我豪情满怀 , 提出的论文就是以“三力说”论及当时改革的突破口在于加强制度力量与制度意识 。 30年一晃而过 , 但是我仍坚持当年的看法:“三力说”是本人1986年醉心于“社会结构论”研究时提出的一个宏观考察社会发展状况的方法:宏阔地看 , 社会主要是依靠三大力量支撑运行的 , 即物质力量、精神力量、制度力量 。 三力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社会整体迈进的保证 , 也是衡量某一国家或地区是否优化的标尺 。 最佳的社会发展状态是三力大体相等 , 这似于数学中等边三角形面积最大、结构最稳的公理 。 人类社会这个以物质力量为底边(基础)的三角形结构 , 某一边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三角形的面积和稳定态 , 当某边或长或短到一定值 , 三角形的面积和支撑力小到临界点 , 便会出现社会震荡 , 甚至政权崩溃 。具体情况大致为:物质力量太弱会出现物质短缺的经济危机 , 物质力量太强而精神力量和制度力量不能同步发展 , 则会使物质主义盛行;精神力量太弱会导致道德伦丧、人欲横流 , 精神力量太强而物质、制度力量过弱则容易出现抑物轻人的宗教化倾向和唯意志论;制度力量太弱会造成专制独裁或暴民政治(过度无序的民主) , 制度力量的边长过长 , 而物质、精神力量的边长过短则会使社会的应变力迟缓 , 政治功能下降 。 纵观中外改革历史 , 不外乎在加强或减抑某边长 , 以调整三角形的面积和稳定态 。 这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 一直在强调要进行“三大文明建设” , 即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层缘由 。 ”老刀:社会三力及体制优势
社会三力与“三元论”的对应及企业三力示意图 。老刀:社会三力及体制优势
以上六图 , 应可知“三力说”与“三元论”的大貎 。
遗憾的是 , 由于种种原因 , 我们没有能同步发展好精神力量和制度力量 , 否则 , 我们的改革成果会更大 , 改革“阵痛”则会更小 。 而改革的突破口正是要加强制度力量与精神力量边长 , 因为较之物质边长 , 这两边过短(参见示意图) 。从改革的成效看 , “从属型政治文化+初期参与型政治文化的混合体”较具内力 。 这种政治文化不仅多与集权体制拥抱 , 也的确出现过不少高效的集权国家 , 前提是决策正确 。 如苏联早期的发展速度 , 希特勒执政初期的失业率从33%下降为1.3%、国民经济与国民收入的成倍增长及废除一战的战败条约、收回失去的领土……值得警醒的是 , 集权体制最大的隐患就在于制度力量在强力领袖出现后容易弱化——这是此类政治文化大家提及很多、尤其要警惕的一点 。 而另一点所说不多:这类文化类型较易出现暴民政治 。方方日记初期的“众人叫好”和在境外出书后的“众人声讨”就是暴民倾向的生动一例 。 西方政治学家对此较一致的预防案是 , 得在多数人权威与少数人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地带 。 这个缓冲地带由无数的公务员和法官构成 , 使得多数人不可能真正有能力伤害到少数人 。相对于一般不懂法律的民众而言 , 法官更加熟悉法律程序、法律规则 , 卢梭认为民众会被蒙蔽 , 所以众意不可靠 , 说的不仅是一个职业分工问题 , 也是对社会运行规则(制度力量)尊重的问题 。 人因为有弱点 , 所以离不开制度 。这次 , 我们看到了官方对方方日记虽然也有删封 , 但较之他人要宽容得多 。 这是一种管理者的进步 , 也是一种管理的自信 。在我看来 , 对方方日记引发的种种争论及撕裂 , 不应驼鸟式地回避 。 应在方方日记对国人进行了这次精神现状大体检后 , 就民主、普世价值、国家意识及治理观念进行一次艰难的文化调校 , 基调不在责罚个人 , 而在说理明心 , 这也是一种社会管理上的大格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