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民公园内保路纪念碑的设计者

成都人民公园内保路纪念碑的设计者
成都人民公园近年人气渐旺 , 成为本地和外地游客的游憩必选项 , 其吸引人的亮点在于园中的老年歌咏响遏行云 , 能引起中老年人的共鸣 。 里面还有火爆的相亲角、民国时期的茶馆、 “老妈蹄花”等川味小吃、还有近代诸多历史遗存让人留连 。 最吸引文化人的是矗立园中的“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 。成都人民公园内西北角的“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 , 已度过了九十多个苦难与欢乐的春秋 。 作为成都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几经整修后 , 显得更加庄严雄伟 , 引来广大游人凭吊 。当诸多游客在碑前留影、吟诗之际 , 是否意识到这个碑的前世今生 , 它的设计者是何人?首先追述一下保路纪念碑的历史背景 。1911年初 , 病入膏肓的清政府 , 在帝国主义列强的压力下 , 与英、美法签订了川汉、粤汉铁路合同 , 合同内容 , 允许外国银行在中国享有货款筑路权 , 下令接收川、粤、湘、鄂四省铁路公司 , 侵吞人民自筹路款 。清廷出卖中国主权的行径 , 立刻激起了四省人民的公愤 , 特别在四川 , 人民提出“破约保路”口号 , 各地纷纷成立“保路同志会” , 成都等市县开展了罢市、罢课、抗粮、抗捐斗争 。9月7日 , 保路运动发展到高峰 , 四川总督赵尔丰诱捕了保路同志会领导人浦殿俊、罗纶、张澜、颜楷、王铭新等人 。 蓉城民众闻讯 , 涌到督院街总督衙门和平请愿 , 赵尔丰悍然下令开枪镇压 , 当场打死三十二人 , 受伤无数 , 史称“成都血案” 。“成都血案发生后 , 全川人民奋起举行反帝反封建的武装起义 。 清廷镇压人民的起义 , 速调湖北新军入川 , 并派端方作为钦差大臣处理该风潮 。由于湖北兵力入川 , 造成武昌兵力一时空虚 , 革命党乘势在武昌城头树起革命义旗 , 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 四川的保路风潮实质上成了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导火线 。辛亥革命成功后 , 为了纪念在这次保路运动中的死难烈士 , 川汉铁路总公司便在1913年修造了这座纪念碑 。纪念碑的设计者兼总监工名王楠 。王楠 , 字次陵 , 双流擦耳乡人 , 幼年时代是双流县学附生 。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 王楠受富国强兵思想影响 , 渴望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 就读于成都铁道学堂 , 后来以优异成绩 , 考取官费留学生 , 东渡日本东京铁道学堂留学 。回国后 , 目睹清廷腐败 , 民族积弱积贫 , 铁路修筑大权早已拱手交给外人 , 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无以施展才能 , 一片爱国之心付诸流水 , 他愤然收拾书箱 , 离京返川 , 回家蜗居 。居乡期间 , 他曾与友人彭某合作 , 仅以最简陋的皮尺和竹竿 , 测量设计出双流经彭镇至擦耳的乡间公路 , 方便了乡民出行 , 获得称赞 。辛亥保路风潮事起 , 王楠以双流铁路股东分会股东代表的身份 , 参加了在成都岳府街召开的川汉铁路公司股东代表会 , 为张澜、颜楷诸人所器重 。他亲睹了“成都血案” , 即托同学中的同盟会员返回双流 , 组织保路同志军 , 支援成都人民的武装斗争 。四川宣布独立后 , 经张润、颜楷等联名提议 , 川汉铁路公司决定用剩余路款为保路死难烈士建造一座纪念碑 , 组成筹建会后 , 聘请王楠为总监工 , 并负责图纸设计 。参加图纸设计工作的 , 还有王楠的留日同学黎治平 。 杨剑潭和李雨苍 , 总施工则由时任成都营建业的总建筑师胡炳森担任 。纪念碑在设计上的最大特点是 , 继承了我国碑塔建筑艺术的民族传统 , 还参照和综合了山西隋代凌云塔、北京北海公园白塔的建筑特点 , 造型庄严典雅 , 落落大方 , 既有古朴的民族气派 , 又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 特别是塔身四面的书法 , 堪称一绝 , 都是当时铁路公司聘请在成都的著名书法家 , 笔走龙蛇 , 手书墨宝 。东面吴之英(字伯揭 。 名山人)的篆体;南面颜楷(字雍耆 , 华阳人)的魏体;西面赵熙(字光生 , 荣县人)的颜体;北面张夔阶(字学潮 , 灌县人)的魏体 。上述四人中有的就是成都当时的“五老七贤” , 均为川中名人 , 其书法均自成一家 , 各有千秋 。保路纪念碑现由成都人民政府定期维修保养 , 供后人参观凭吊 , 让后人永远记住碑本身背后的历史事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