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风险“窗口期”保险业市场的“喜”与“忧”( 二 )


健康险是未来保险业发展的重大方向 , 也是保险市场的巨大潜力所在 。 对现有健康险反映出的市场与结构问题 , 国内险企应予高度重视 。 否则 , 就很难抓住和用好眼前机遇 。
三、产险业务保持增长 , 但体现企业渗透的保险业务仍未获得理想增长 。
产险业务是企业特别是实体企业进入保险的主要通道载体 。 1-3月 , 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961.72亿元 , 同比增长0.30% 。 4月 , 主要上市财险公司当月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1.63% , 如果剔除健康险等产品保费收入 , 上市财险公司的其他涉企财产保险业务仍实现较快增长 。
受整个保险市场大盘影响 , 与去年同期增速相比 , 产险业务的增长虽然下滑6.96个百分点 , 但降幅远低于寿险、意外险等业务 , 表明产险业务整体上还保持着稳定 。
解释产险业务增长上的乏力 , 很难用GDP下行的经济环境顺周期影响来完全说明 , 其根本原因在 , 我国企业风险意识及参与保险的热情一直未能发挥出来 , 而保险机构对企业承保的重视和开发程度不够 , 使得企业通过购置保险转移相关风险的意念不强 , 企业直接购买的财产保险甚少 。
这几年 , 财险行业的发展无论是增长还是规模占比 , 都远不及人身险行业 。 在财险行业内 , 企业财产保险的占比也一直不高 , 并呈多年下降趋势 。 今年1-3月 , 企业财产保险业务增长基本持平 , 所占本行业比重较上年虽有所提升 , 达4.8% , 但仍未达到前几年的较高水平 。 其他与生产经营相关的货运险、工程险等保费收入均有所下降 。
四、偿付能力较为充足稳定 , 但险企的实际赔付水平大幅度下降 。
从178家险企发布的2020年1-3月偿付能力报告看 , 其中116家险企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在200%以上 , 占比超65% 。 从前后比较看 , 险企的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均较去年末有所下降 , 但整体看 , 行业的偿付能力依然比较稳定 , 表明目前国内保险业抵御风险、服务社会的“弹药”充足 。
但另一方面 , 1-3月 , 险企的赔款和给付支出 3031.24 亿元 , 同比下降 8.65% 。 并且 , 无论财险公司还是人身险公司 , 赔款和给付金额都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 。 其中 , 产险业务赔款 1261.07 亿元 , 同比下降 11.67% 。 寿险业务给付 1164.53亿元 , 同比下降 11.42% 。 健康险是今年遭遇疫情最敏感的险种产品 , 其赔款与给付 541.29亿元 , 占到保险业赔款与给付的 17.86% , 同比提高了 2.67 个百分点 , 但按今年疫情发生所反映的实际市场需求看 , 这个比列是不高的 。
保险公司的赔付 , 是险企服务市场能力的根本体现 , 也是在市场获客的重要手段 。 客观上讲 , 今年以来因为疫情冲击 , 保险公司的理赔时效受到一定影响 。 但赔付的差距 , 实质是反映许多险企在开拓和服务市场的不足 。 其中 , 有些是险种产品的涵盖范围所限 , 无法实现赔付 , 如绝大多数重疾险产品不承保新冠肺炎 , 商业健康保险的赔付就较为有限;有些是险种产品的指向所定 , 如由于疫情导致的死亡病例相对较少 , 因而身故给付就相对有限;有些虽属潜力险种但产品比重不大 , 如财产险中营业中断损失保险、雇主责任保险等占比都比较小 , 保险公司的实际赔付也就不多;有些则是险种产品结构原因 , 客观导致险企的赔付压力有所偏差 。 今年1-3月 , 财险公司的主要赔付是在信用和保证保险 , 赔付率分别为 49.93%和 101.85% , 同比分别上涨 11.15 和 31.75 个百分点 , 预计后续赔付还将持续增加 。 其中 , 主要还是融资性信保业务的赔付增加 , 这恰恰又是被严控监管的产品领域 。 而反映实体企业在疫情风险高发当期的一些保险索赔需求 , 如非融资类信用保证险以及营业中断险、雇主责任险等 , 尽管报案数量和索赔金额大量增加 , 但实际理赔却严重不足 。
五、主要大公司绩效持续改善 , 但多数中小险企经营尚不稳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