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峰』李毅峰:李可染的对景创作

『李毅峰』李毅峰:李可染的对景创作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李可染先生写生照
李可染的山水之变 , 对中国山水画在当代发展的重要贡献之一 , 就是对景创作 。
遗憾的是我认识可染先生比较晚了 , 没有机会与先生出去实地写生学习 , 只是听他在讲画时涉及到一些 。后来我在与张凭、贾又福、李行简、黄润华等诸老师那得到的一些可染先生的写生经验 , 列叙如下 , 供同道参考 。
『李毅峰』李毅峰:李可染的对景创作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李可染 《麦森教堂》 1957年)
几个写生观
李可染写生 , 主张用传统“以大观小”的方法观察山水 , 虽然人站一处 , 但要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 ,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眼睛像散点透视一样 , 选择最好的角度 , 以便能最全面地流览眼前的对象 。
写生取景时尽量往山的高处走 , 到了高处 , 才能“一览众山小” , 层峦叠障、云烟渺茫的景况就会出现 , 层次多了 , 气势也会随之扩张 。我们看他早年画的《万县瀼渡桥》 , 朝阳中的山城 , 古色而恢宏 , 就是采用了这一方法 。
在写生中 , 可染先生注重要让画家对景动情 , 要“摄入心境” , 调动画家的感情 。他说“好画是画家的思想感情在讲话 , 对一切事物冷漠、无动于衷的人 , 是不会画出好画的 。”
他还说 , 写生同样需要抓住“画眼” , 抓住画的精神所在 , 它是构图中的“钉子”和“骨骼” 。
在写生中创作的关键是 , 要充分体现画家的所知与所想 。他认为 , 石涛的“搜尽其峰打草稿”就是讲作画时所表现的是“眼前所见”和“过去所见”的总和 。
『李毅峰』李毅峰:李可染的对景创作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李可染 《万县瀼渡桥》 1956年)
对景创作的程序
先立定画面骨架 , 这是他继承了他的老师黄宾虹的方法 。黄宾虹说过 , “看山入骨髓 , 才能写山之真 。”每次写生 , 他都是反反复复地找对象最精彩的部分 , 观察极其认真 。
然后再进行勾勒 。他说勾勒 , “不怕碎 , 就怕花” , 务必追求山水的形质 , 下笔先丰富 , 不怕画多、画过 。然后再以皴擦点染整理画面 。接着整理画面的调子极其重要 , 它是用观念进行再加工的时机 。
【『李毅峰』李毅峰:李可染的对景创作】这时候解决画面层次十分关键 。
他曾说 , 山水画最难解决的是层次 。
那么解决层次有两个关键 , 一是把握控制好中间调子 , 二是解决好画面的黑白关系 。
他说 , 中间调子的丰富与否 , 决定画面层次的深厚程度 。
记得黄宾虹讲墨法时说过:“不怕积墨千层 , 怕的是积墨不佳有黑气 。”李可染喜欢画的背光山 , 既厚重又清醒 。他说要画出类似黄宾虹的“亮墨” , 要“密能透风” , 这就是他得了黄的要领 , “用笔有度 , 皴擦相错而不相乱 , 皴与皴相让而不相碰” 。他说过一句 , 就是在笔触叠加时 , 要像印刷制版网没套准那样 , 要使黑的部分能发光透亮 。
画面的黑白关系是大关系 , 是亮部与暗部的关系 , 也是虚与实的关系 。要通过黑到极处的亮 , 达到与白的分布的权衡 , 同时也可统一全画的气脉 。
把黑与白处理出层次 , 是最见功力之处 , 黑白关系的成功处理 , 也是李可染山水的重要成就 。
『李毅峰』李毅峰:李可染的对景创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