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的汉高祖:前序,大乱前夜,三个看透未来的人

文/胡侃微信公众号:胡侃文字(hukan1969)看透未来岁月的聪明人不是没有 , 秦始皇就是其一 , 他很清楚吴起、商鞅一派的法家太强势 , 一定会威胁要传承万世的江山 。 秦始皇做了三次努力 。 第一次 , 请韩非入秦 。 为什么是韩非?历史课本上说韩非是“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 。 这句话很对 , 但却没解释为什么这么说 。 法家的诞生有两个学术渊源 , 一个是儒家 , 也就是李克、吴起、商鞅这一脉 , 李克是孔子弟子子夏的学生 , 吴起则跟从曾子(一说为曾子的儿子曾参)学习 , 商鞅早年所在的魏国是孔子之后儒家势力最强大的诸侯国 , 这三人都与儒家关系密切 , 他们的法家有浓厚的儒家味道 , 讲究礼法;但还有一派法家与此不同 , 他们的学术渊源是道家 , 讲究权术 , 创始大师是韩国的“相国”申不害 。 先秦儒家的最后大师荀子有两个著名学生 , 一个是韩非 , 一个是李斯 。 奇怪的是 , 一位儒家大师却教出了两位法家宗匠 。 原因就是法家中的一派本身与儒家关系密切 , 就像一身全真教武功底子修炼古墓派本领可以无缝对接一样 。 与李斯不同的是 , 韩非是韩国贵族 , 对于申不害一脉的法家非常熟悉 。 他既懂得吴起商鞅的法家传统 , 也了解申不害的法家心得 , 因此他把法家统一了 , 并且发展了法家学说 , 这是两派法家都不理解的事 。 秦始皇理解 。革命的汉高祖:前序,大乱前夜,三个看透未来的人

**电视剧《楚汉传奇》中的秦始皇 , 虽然缺少霸气 , 但形象尚可~秦始皇深知韩非学术对于以法家立国的大秦有什么重要意义:可以修正已经膨胀、并危及王权的商鞅法家遗产 。 所以秦始皇与韩非相见恨晚、相谈甚欢 , 并且资助韩非出书立说 。 可是秦国传统的法家大佬们无法接受 , 于是在这一派中的李斯 , 韩非的老同学 , 亲自出面毒死了韩非 。 秦始皇事前就知道这件事 , 救不了的原因是法家的传统派当时是秦国最具权势的集团 , 秦始皇还不想得罪帮他一起统治的法家传统派精英 。 但韩非之死意味着秦始皇的第一次努力失败 。 以他的极端性格 , 不会善罢甘休 。 第二次 , 重用赵高 。 赵高不单单是一个宦官 , 他还是法家功利派(申不害一脉)的精英代表 。 赵高对于律法烂熟于心 , 处理案情能力十分强 , 因此还是秦二世胡亥的老师 。 秦始皇启用赵高毫无征兆 , 而且赵高之后平步青云 , 迅速接近权力最中心 , 一统之后更是成为与丞相李斯可以叫板的人物 。 秦始皇是脑子糊涂吗?不 , 这正是他希望看到的 。 他就是想引入不同势力的法家牵扯自商鞅时期崛起、范睢时期壮大、吕不韦时期膨胀到几乎无法控制的法家传统派 。 最理想的人是韩非 , 可惜死了 , 退而求其次 , 引入与传统派信仰差异巨大的功利派 , 只好选择赵高 。 但秦始皇没有料到赵高不仅牵制了李斯为代表传统派 , 而且这两派狼狈为奸毁掉了秦始皇生前最后一次安排的努力 。 最后一次 , 传位扶苏 。 扶苏的言行举止近于儒家 , 秦始皇安排他去蒙恬的边防军锻炼更大的目的是保护他不会被咸阳的政治斗争殃及 。 而蒙恬的蒙氏家族是历代忠于王室且亲儒家的法家信仰者 , 除了蒙毅之外(蒙毅得罪的人正是赵高) , 蒙氏家族并没有过于卷入咸阳的斗争 。 秦始皇并不是相信儒家 , 他之所以选择扶苏 , 是因为万世江山不能完全靠刑罚 , 法家两派势均力敌对于王室是最好的结果 , 对于继承者更是有足够的施展空间 。 但赵高看破了秦始皇的深谋远虑 , 法家终要退出历史舞台 , 这 , 不可接受 。 于是他向李斯极陈利害 。 以李斯的识见当然理解了赵高话背后的含义 。 矫诏杀扶苏、蒙恬 , 立胡亥上位 , 保住了自己和赵高的眼前利益 , 却为法家两派内斗埋下伏笔 。 秦国的灭亡不是因为秦始皇的死 , 也不是因为旧贵族和走投无路的平民(如陈涉、吴广和刘邦集团)起身造反 , 而是因为法家内斗耗尽了大秦元气 。 无论哪派法家最终败在了利益头上 。 最遗憾的应该是秦始皇 , 他知道他的天下会乱 , 但三次努力挽救都最终失败 。 天下大乱已是必然 。 只是秦始皇死后三年就群雄蜂起 , 还是太快了 。革命的汉高祖:前序,大乱前夜,三个看透未来的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