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李氏、赵氏、嵬名氏,探寻西夏王族三易姓氏背后的奥秘

西夏是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的一个民族政权 , 从1038年元昊称帝开始 , 直至1227年末帝睍[xiàn]投降蒙古结束 , 历时长达189年 。西夏前期与宋、辽并立 , 后期与宋、金并立 , 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与宋朝皇族赵氏、辽国耶律氏和金国完颜氏以一姓贯穿始终所不同 , 西夏王族拓跋部落的姓氏历经三次变迁 , 最初改为李氏 , 后来是赵氏 , 最后易姓嵬名氏 。
[姓氏]李氏、赵氏、嵬名氏,探寻西夏王族三易姓氏背后的奥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西夏建国(雕像)
以西夏开国皇帝元昊为例 , 最广为人知是李元昊之名 , 可除此之外 , 他的别称还有赵元昊、拓跋元昊、嵬名曩霄[nǎng xiāo]、嵬名兀卒和嵬名元昊 , 西夏历代帝王大都具有多个别称 。纵观中国古代史 , 类似于西夏王族具有多个姓氏的政权可谓是凤毛麟角 。这究竟是党项人反复无常的性格使然 , 还是其中蕴含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呢?西夏王族三易姓氏的历程
据《旧唐书》记载 , 党项人是古代北方的一支少数民族 , 属古羌人的一个分支 , 也被称为“党项羌” 。党项人的祖先世代生活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河曲之地 , 古称析支之地 。党项人以姓氏结成部落 , 逐水草而居 , 过着游牧生活 。其中势力较大的八个部落统称党项八部 , 尤以拓跋部实力最为强大 。
[姓氏]李氏、赵氏、嵬名氏,探寻西夏王族三易姓氏背后的奥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党项迁徙(雕像)
拓跋部是北魏皇族拓跋氏的后裔 , 北魏灭亡后 , 一些皇族后裔融入党项族 , 形成党项八部中实力最强的拓跋部落 。618年 , 随着唐朝的建立 , 吐蕃王朝也盛极一时 , 开始向东、向北扩张势力 , 频繁侵入党项人世代居住的析支之地 , 烧杀抢掠 , 无恶不作 。其种每姓别自为部落 , 一姓之中复分为小部落 , 大者万余骑 , 小者数千骑 , 不相统一 。有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辞氏、房当氏、米擒氏、拓拔氏 , 而拓拔最为强族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八》
夹在唐朝和吐蕃之间的党项人选择归附大唐 , 他们认为唐太宗提出“自古皆贵中华 , 贱夷狄 , 朕独爱之如一”的话不仅合乎心意而且能得到贯彻执行 , 周边的少数民族部落纷纷归附大唐 , 获得了唐朝皇帝的平等相待 , 各族人民共同拥戴唐太宗为“天可汗” 。
此外 , 唐朝的强大实力有目共睹 , 既然党项人面临着抱大腿求生存的局面 , 自然要找一条最粗壮和结实的大腿来抱 。638年 , 党项首领拓跋赤辞请求归附大唐 , 唐太宗接受请求 , 任命拓跋赤辞为西戎州都督 , 赐皇姓李 , 由此开启了西夏王族三易姓氏之路 。
[姓氏]李氏、赵氏、嵬名氏,探寻西夏王族三易姓氏背后的奥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步辇图(绘画)
归附唐朝后 , 屡遭吐蕃入侵的党项首领请求举族内迁 , 唐朝划庆州(今甘肃庆阳)及周边之地来安置他们 。从此 , 党项人从青藏高原迁徙到黄土高原 , 在唐朝的庇护下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拜赤辞为西戎州都督 , 赐姓李氏 , 自此职贡不绝 。其后吐蕃强盛 , 拓拔氏渐为所逼 , 遂请内徙 , 始移其部落于庆州 , 置静边等州以处之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上》
881年 , 黄巢率起义军攻破唐朝都城长安 , 逃到成都的唐僖宗诏令各地藩镇率兵勤王 , 夺回长安 。党项首领李思恭率部勤王 , 与黄巢起义军展开激战 , 先败后胜 , 随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收复了长安城 , 立下大功 。
平定黄巢起义后 , 唐僖宗封李思恭为夏国公 , 赐姓李 , 任定难军节度使 , 统辖夏州 (今陕西靖边县)、绥州(今陕西绥德县)、银州 (今陕西米脂县)、宥州 (今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城川镇东南) 四地 , 后来又增加静州 (今宁夏永宁县境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