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明史随手记—明朝的最后岁月
读《明史》可知 , 把大明亲手断送的崇祯 , 最大的失误就在于用人 。明朝从嘉靖后期开始就开始步入下行通道 , 到熹宗朱由校时 , 在位七年 , 朝政基本是由魏忠贤一人把持 , 明朝的元气几乎被消耗光了 , 明朝帝国的大船千疮百孔 。熹宗驾崩时年仅23岁 , 无子继承皇位 , 只好把皇位交给他的弟弟朱由检 , 就是后来的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是光宗皇帝的第五个儿子 , 他没有经过像其他太子成长过程中 , 所必须的由帝师严格的系统教育和培训 , 对治国理政基本上靠的是耳濡目染和身边人的建议 , 不算是科班出身 。即位后那些朝中善观风向的大臣开始弹劾魏忠贤 , 崇祯帝未登基之前就对魏忠贤的跋扈心知肚明 , 至此有人弹劾当然就顺势而为 , 借机除掉魏忠贤党羽及爪牙 , 共二百多人 。 魏忠贤自缢身亡 。明史评价崇祯帝即位之初就果断除掉魏忠贤及其党羽 , 是一大功劳 , 也是在位期间唯一一件可称之为政绩的大事 。明朝最后近二十年内政外交越加混乱 , 到处救火 。 内有李自成、张献忠等几十个山头造反 , 外有关外清兵压境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 , 就是崇祯帝的用人失误 , 一误再误 , 到最后能干的文臣武将 , 被他自己杀得差不多了 , 到最后连带兵打仗的人才都几乎没有了 。朝中文臣能够信任的就是两个宦官 , 监军的高起潜 , 京内的曹化淳 。 其他的文臣基本都是不作为 , 或者是不敢作为 。自崇祯三年至九年 , 内阁成员象走马灯似的更换 , 原因就出在他重用内阁首辅温体仁 , 这个温体仁最大的特点就是顺从 , 从没有一个治国理政的好建议 , 只知道一味顺从 。 崇祯的特点固执刚断 , 就喜欢温体仁这种性格顺从的人 。这内阁不停换人的根源就是温体仁 , 他专门排斥异类 , 专用亲信 。 所有并进的阁臣 , 无论他智愚贤否 , 但与他稍微违逆 , 必定排斥出去 。 后来崇祯发现上当才把他免官 。再说军事方面的人才 , 要么不用要么被他自己杀死 。清太宗征服朝鲜后 , 腾出手来 , 大兴兵甲 。 命亲王多尔袞、岳托 , 同为大将军 , 率左右两翼 , 分道攻明 , 入长城青山口 , 至蓟州会齐 。蓟、辽总督吴阿衡败死 , 监军太监邓希诏逃跑 , 清兵乘势攻入 , 抵达牛阑山 。 适遇总监高启潜 , 带着明兵扼守 。太监高启潜晓得什么兵事 , 平安时作威作福 , 紧急时马上奔逃 , 一任清兵杀入 , 由芦沟桥直趋良乡 , 连拔四十八城 , 高阳县亦在其内 。前大学士孙承宗 , 退官在原籍家居 , 眼看清兵势不可挡 , 服毒自尽 。 子孙十余人 , 仗着赤手空拳 , 与清兵搏击 , 杀伤了数十人 , 先后战死 。明朝后期的将才 , 只有熊廷弼、袁崇焕、孙承宗三人 , 至此全部离世 。熊廷弼死于前任天启年间 , 和崇祯无关 , 孙承宗上文说了是自杀 , 唯独袁崇焕是崇祯帝他亲手杀死 。再说袁崇焕被杀 , 其实是他中了满洲太宗的反间计 。袁崇焕抚辽时 , 曾与满洲往来通使 , 有意议和 , 因两边分歧太大 , 和议破裂 。朝中一班文臣 , 全然不识边情 , 只知坐而论道 。 统说是和为大耻辱 , 有战无和 , 此次满兵到京 , 反诬称袁崇焕召他进京 , 意在胁迫施压朝廷答应和谈条件 。这时清兵与袁崇焕城外对垒 , 袁崇焕坚守不战 , 清兵远道而来 , 利在速战 , 不然给养不足 , 最后是不战自溃 。 这本是对明朝极为有利的战略战术 , 但朝中大臣不懂 , 风言风语 , 加上崇祯不知兵必然多疑 。崇祯对此渐有所闻 , 心中不能无疑 。 满洲太宗皇太极足智多谋 , 侦得明廷消息 , 遂写好两封秘密书信 , 暗投明京德胜门外及永定门外 。 可巧被太监拾得 , 呈与崇祯 。第一行即列着满洲国主 , 遗书袁督师麾下 , 顿时大惊起来 。 及看到后文 , 无非是两下和议 , 偏又写得模模糊糊 , 隐隐约约 , 在可解不可解之间 。此信如果认真深思 , 便已知是反间计 。 这么重要的信件怎么可能遗失 , 最起码也要专人送达袁崇焕吧 。 即使真的遗失了 , 内容怎么可能写含含糊糊 。 崇祯再三阅看 , 越觉动疑 , 意欲立召崇焕问清楚 , 考虑京都危急 , 还想靠他保护 , 不得已暂时容忍 。接着又有被敌俘虏去的杨太监 , 私下逃来 , 入报崇祯 , 报称:“督师袁崇焕 , 已与满洲主子 , 私下潜订和约 , 将为城下盟了 。 ”崇祯沉着脸道:“可真么?”杨太监道:“敌将高鸿中等 , 自行密谈 , 由奴才窃听得实 , 所以乘夜潜逃 , 特来奏闻 。 ”怀宗愤愤道:“怪不得他按兵不动 , 停战了好几天 。 他已擅杀毛文龙 , 难道还要擅自议和么?”杨太监又说了几句坏话 , 惹得忍无可忍 , 遂召入崇焕 , 把他系狱 。 有大臣提醒慎重 , 崇祯帝不理 。这件事更明显有诈 , 试想 , 被俘的太监能够轻易逃脱?此其一;其二 , 就是在被清兵关押期间 , 别人商谈的军国大事 , 怎么可能让他听到 , 能听到 , 显然是故意让他听 , 然后放他回去 , 或者是授意他作为交换条件让他回去告密 。当时辽沈总兵祖大寿、何可纲 , 闻袁崇焕被下狱 , 恐受牵连坐罪 , 遂拥众出走 , 径向山海关外去了 , 这是自保 , 军心散了 。后来就是李自成入京 , 崇祯让大臣募捐 , 响应者寥寥 。 眼看无力回天 , 下了罪己诏 , 然后亲手杀了公主而后走向煤山歪脖树下自杀 。李自成入城清点内庭财物 , 尚有白银几千万两 , 这是皇家的私财 , 叫内帑 。 这么多的私房钱不用 , 还要逼着大臣捐款 , 怪不得大臣不情愿捐款 。崇祯帝继位之初杀了魏忠贤 , 史家认为他是明主 。 其实杀了魏忠贤 , 本人用的还是魏忠贤一类人 , 区别只是程度上 。清除了魏忠贤的党羽 , 换上的人都是自己挑选的 , 和魏忠贤时并无多大起色 , 何故 , 自己不辨忠奸 , 不识人更不知如何用人 。 正直之人离职避祸 , 为何怕 , 用人疑人是其病根 。崇祯一次和首辅大臣对话中说“朝中大臣多半植党营私 , 不知忧国 , 卿为朕执法相绳 。 ”意思让首辅甄别查处 。 首辅叩首奏道:“人臣原不应以党事君 , 人君也不可以党疑臣 , 总当详核人品 , 辨别贤奸 , 然后举错得当 。 若大廷上妄起戈矛 , 宫府中横分畛域 , 臣恐非国家幸福呢 。 ”崇祯默然不答 , 只是他没有真正听懂 。
推荐阅读
- 明朝人的生活方式优雅又丰富,你真的想不到!!
- 明朝巅峰时期军事实力
- 读明史手记——国难当头朝中为何无可用之人
- 南明的大西军和成功军有没有明朝边军精锐的水平?
- 福建文物革命历史见证红色基因载体——福建省三明市红色标语保护利用研究课题之永安调查手记
- 大明王朝的T字形国防体系是什么样子的?
- 贵州,为什么直到明朝才变成了省?
- 外国人画的明朝妇女在集体作坊织布不是小脚
- 明朝蒙汉缓冲地,烧荒276年,实际是当时的边界线
- 请假难只是当代人的烦恼?明朝官员表示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