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岳《物演通论》的问题

王东岳《物演通论》的问题作者:知原作为民哲的同道中人 , 笔者是十分不愿意批判他的学说的 , 而是希望看到所有民哲都和王东岳一样能够成功 , 能够被世人认可 , 这样他们的心血才不会白费 。 然而事实很可能是绝大部分民哲终其一生都将默默无闻 , 他们创建的学说也不会得到认可 。但是现今受到一位王东岳哲学的信奉者的邀请 , 希望我能够指出王东岳哲学中的一些漏洞 , 并且还赠送了我王老的两本著作——《物演通论》和《知鱼之乐》 , 所以也只好发表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 。 正如我以前在兴华论坛上与何新的一些信徒辩论 , 何老所说 , 笔墨官司有胜于无 , 真理越辩越明 , 只要不上升到动刀动枪的地步就行 。王老的基本思想我理解为 , 万物都有“求存”的本性 , 由于熵定律的缘故一一万物演变的总趋势是从有序走向无序 , 是趋弱的 。 因此越低级的事物其无序度越高 , 就越稳定 , 其存在度就越高 。 相反 , 越高级的事物其有序度越高 , 就越不稳定一一有无序化的趋向 , 因此其存在度就越低 。 但高级事物由于其“求存”的本性 , 为了维持其有序度 , 所以就会“代偿”出各种维持其有序度的能力 。 因此 , 从低级事物到高级事物 , 其存在度是逐渐“递弱”的 , 但其代偿能力却是趋强的 , 这就是“递弱代偿”原理 。王的学说是建立在熵定律和进化论之下的 , 是对两者的融合和改造 , 无疑是有一定正确性的 , 能够解释一些现象 。 但是王的“求存”、“代偿”等概念有很强的“目的论”和“意识论”色彩 , 这些概念在生物界、人文界用用还可以 , 扩展到自然界就不那么适合了 。 我们知道 , 亚力士多德的四因说: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 , 后人一般是用前三因解释或推导目的因的 。 王东岳显然没能做到这一点 。 我的解释就是物质之间的引力(不仅指万有引力) , 物质之间的引力让微观物质聚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更高级的物质 , 从宏观上看就是事物的自组织 , 再从更大的层面看就是进化 。目前科学发现的力有四种: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电磁力和万有引力 。 强相互作用力与弱相互作用力主要作用于质子、中子及其以下层面 , 电磁力主要作用于原子、分子以及宏观世界 , 万有引力最弱 , 但作用距离最远 , 主要在宏观世界和宇观世界起较大作用 。王东岳的递弱代偿理论有一种熵定律与进化论相结合的味道 , 事物的总发展趋势是递弱——熵增 , 但是为了“求存”而不断“代偿”——进化 。但事实上 , 熵定律与进化论是两种不对等的理论 , 熵定律目前看来更是一种普适性定律 , 而进化论只是太阳照耀下地球表面上的生物学原理 。 即 , 太阳不断的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负熵——能量 , 从而让地球上的生命呈现负熵运动——进化 , 但从更大的层面——太阳系来看 , 依然是熵增的 。 所以说 , 熵定律与进化论根本就不是相结合的问题 , 而是普适定律与局部理论的关系 。与熵定律相对等的很可能是我前面说的四种力的作用 , 尤其是万有引力这种长距力 。 熵定律是没有考虑物质之间相互吸引的因素的定律 , 如果考虑这个因素 , 宇宙总的是熵增还是熵减 , 或是达成一种平衡还难说 。 比如宇宙大爆炸理论 , 如果暗物质、暗能量达到一定程度 , 物质之间的引力是会逆转大爆炸的趋势的 。 具体是什么情况 , 还需要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 , 而不是王的“递弱代偿”能解决的 。王的学说总的来说 , 是披着科学外衣的“目的论”和“意识论” , 去掉他的这种成份 , 用科学理论能够解释的更好 , 让人们更容易明白 。王东岳的理论在目前的中国流行 , 与中国人普遍缺乏西方哲学的熏陶有关 。 西方哲学的早年也喜欢思考本体论问题 , 但自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之后 , 开始转向思考认识论问题 。 近代西方哲学更是一种认识论哲学 , 近代西方哲学的先行者培根开创了经验主义、提出了归纳法这种科学观察和实验方法 , 近代西方哲学的鼻祖笛卡尔则开创了唯理主义、提供了数学方法——演绎法、公理化方法、形式逻辑 。 我们只有搞清楚了人类的认知方法、原理、能力和范围等问题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弄清楚本体论问题 。 正因为对认识论问题的思考 , 才让他们发展出了形式逻辑(演绎法)和观察实验方法(归纳法) , 才发展出了科学 。自科学出现之后 , 本体论问题主要是一个科学问题 , 而不是哲学问题 , 如果现今还在用哲学的方法研究这类问题就太低级、太小儿科了 。 哲学方法与科学方法的区别是 , 哲学方法凭借的是哲人的直觉、领悟和睿智的洞悉在思考问题 , 而科学方法则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大量的观察和实验 , 然后提出理论或假说、再推导结论 , 再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实验检验这些结论 , 从而证实或证伪这种理论或假说 , 如果被证伪了 , 我们就需要提出新的理论或假说 。 总而言之 , 这是一套目前为止最为行之有效的系统性认知方法 , 与哲学方法不可同日而语 。中国人由于普遍缺乏西方哲学的这种认识论转向 , 因此普遍还喜欢思考这类本体论问题 , 也喜欢接受这类哲学——比如老子哲学 , 而不知这一思维早已淘汰 。 至少在科学深入的领域已越来越没有价值了 , 哲学还能残存的领域是科学方法目前还难以企及的地方——比如认识论问题、社会理论、人生问题等 。 这其实并不是哲学的悲哀 , 而是它已经在很多方面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当然 , 有人会说哲学指导科学研究 。 我要说的真正指导科学研究的是我研究的这种认识论哲学 , 而绝非王东岳之类的本体论哲学 , 近代西方哲学和科学的发展充分的展现了认识论哲学与科学之间的紧密关系 。 至于本体论哲学 , 试想一个连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门都没入的人 , 你能指望他搞出一个比专业的科学家还牛的本体论吗?事实上 , 现今的本体论哲学恰恰是一种新科学理论的后果 , 是它们的推导结论 。 比如 , 相对论、量子力学和熵定律 , 这些科学理论自身都蕴含着极重要的本体论思想 , 它们的出现都极大的改变了我们对本体论的看法 。笔者早年也很喜欢思考这类本体论问题 , 但自从受到西方哲学的这种认识论转向熏陶后 , 很少再思考这类问题 。 现今再看以前写的本体论方面的文章 , 感到它与现代科学的研究相比太小儿科了 , 因此我后来清除了这方面的所有文章 , 而只保留了认识论方面的文章 , 并将其命名为《人类认知原理》 , 因为我认为只有这方面的内容对科学研究、对人们的认识还有一定意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