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联想调头:跑回舒适圈( 三 )



减少损失固然可喜 , 但代价却是市场份额和营业额的下降 , 尤其是原本寄希望快速发展的早期业务 , 在商业上有些得不偿失 。

去年 , 联想在硬件产品上联想接连发布了MotoRazr折叠手机和5G手机Motorola Edge/Edge+ , 在海外打开了高端市场;数据中心集团的软件与服务业务营业额增长了43%达到33.82亿美元 , 占到总营业额的6.9% , 并实现了集团所有产品中最高的利润率(严格来说 , 软件与服务业务是从各业务板块抽取的总和而非独立的业务板块);与NetApp的合资企业也开始运营并且实现双位数增长 , 带动公司成为全球入门级存储市场第三等 ,

虽然上述业务存有不少亮点 , 但是无法掩饰这几项业务多年来始终亏损的窘状 。

这样呈现的结果是 , 转型的新业务始终缺乏起色 , 需要集团原有业务来输血 , 单纯从财务角度考虑 , 将这些业务打包出售只留下个人电脑业务 , 经营反而会得到改善--但这是联想和杨元庆不可接受的 。

或许 , 联想也清楚这个问题 。 近年来在业务开拓上更重视盈利能力的改善而非拓张 , 和以往重视渠道的打法大为不同 。 目前 , 联想移动业务更多聚焦在能够盈利的美洲市场 , 并努力进入高端市场 , 对业务盈利改善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

在拉丁美洲 , 联想已经是出货量第二的厂商 , 数据中心业务也聚焦在四个高增长、利润也更好的"4S"业务上--软件定义的基础架构(SDI)、存储(Storage)、软件(Software)、服务(Service) , 所以这对数据中心业务的利润改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不过受目前行业周期性影响 , 超大规模业务在全球都不景气 , 甚至由于疫情导致供应链成本进一步上升 。

至于AI业务 , 考虑到软件和服务业务的出色表现 , 以及业务本身符合科技发展的趋势 , 只会更加受到重视 。

不久前 , 联想高薪聘请媒体人杨澜成为集团的独立董事 , 提出的理由之一就是看重对方对人工智能的了解 。 在财报中 , 联想也坚定的表示 , 要成为智能转型的引领者和赋能者 , 加大在只能基础设施、行业智能和只能物联网领域的投入 。

显然 , 联想不可能中断转型的步伐 , 即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还要继续承担业务的亏损 。

未来:还要靠卖电脑?

PC一直是联想矗立在市场中的根基 , 同时它的硬件制造标签也伴随其整个商业历程 。 可以说在疫情期间 , 正是PC业务的强势表现 , "一拖多"地让联想继续保持盈利 。 但如果说PC业务展现了联想强壮的肌肉 , 那对比之下其他的业务却像是"皇帝的新衣" , 只是勉强维持着体面 。

长期以来 , 联想在国内的声誉 , 从"民族骄傲"到逐步下滑 , 源于最重要的两个问题--价格偏高和缺乏核心技术 。

对于价格方面来说 , 很多国人尤其不能接受联想产品在美国的价格高于中国 , 其获得的利润也更多来自于国内 , 甚至称联想为"美帝良心" , 而对于联想缺乏核心技术 , 这一争论可以追溯到柳传志和倪光南的路线分歧 , 到现在优先赚钱还是优先技术研发依旧是评价中国科技公司的重要指标 。 因此 , 在2019/20财年的财报中 , 我们发现了两组比较有趣的数据 , 可以对这两个问题提供参考 。

第一组数据是联想在不同区域的收入变化:


『业务』联想调头:跑回舒适圈
文章图片


数据来源:联想年报(单位:千美元)

数据显示 , 联想上一财年在中国的收入大幅下降了12.13% , 而亚太地区由于收购收购富士通电脑业务大幅增长15.35% , 其他市场没有太大变化 。 看起来 , 联想的收入来源正从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转移 。 对此 , 联想在财报中给出的解释是:"中美贸易冲突和新冠肺炎导致宏观经济放缓影响了集团在中国的个人电脑和智能设备业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