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烈■叶永烈遗作首版将于6月面世

叶永烈■叶永烈遗作首版将于6月面世
图片

叶永烈■叶永烈遗作首版将于6月面世
图片

著名作家叶永烈5月15日9时30分在上海长海医院病逝 , 享年80岁 。 他的远行 , 引发众多读者缅怀 。
叶永烈以高产著称 。 有人统计他一生出版180多部著作 , 逾3500万字 。 从11岁起发表作品 , 19岁写作第一本书起 , 出版过180多部作品 。 在叶永烈的写作版图中 , 被世人所熟知的 , 有两个大标签 , 一个是“科普” , 另一个是“纪实、传记” 。 早年 , 他是有名的科普作家 , 20岁作为主要作者出版《十万个为什么》 , 21岁创作科幻作品《小灵通漫游未来》 , 畅销全国 , 影响几代人 。 有人问科幻作家韩松 , 叶永烈对他有什么影响?韩松的回答是 , “他带来了科幻的火种 。 ”
见证名人的传奇
风驰电掣的科幻创作黄金时代 , 呼啸而过 。 叶永烈之后转型进行纪实文学写作 , 为很多重要人物写过传记 。 写出了《陈伯达传》《走近钱学森》等大量名人传记作品 。 他采访积累了大量的档案和口述历史资料 , 还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叶永烈创作档案” , 成为中国当代历史研究的一批原始文献 。 让人惊讶的是 , 叶永烈的写作触角还不止于此 。 2015年 , 他又从纪实文学转向长篇都市小说的创作 , 完成135万字的“上海三部曲”:《东方华尔街》《海峡柔情》《邂逅美丽》 。 在数十年的创作生涯中 , 叶永烈理性地建立了完善的个人创作档案 , 各种文稿、书信、照片、采访录音、笔记等均分类保存 , 总体数量足以装满一卡车 。 叶永烈生前将多年来积攒的手稿等文献都捐赠给了上海图书馆 , 这批数量庞大的捐赠文献 , 以“叶永烈专藏”的名义予以收藏 。 他曾对媒体笑言:“在我辞世之后 , 在墓碑上可以书写:请到上海图书馆找我!”
2016年1月 , 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 , 叶永烈携他的《历史的绝笔:名人书信背后的历史侧影》出现在新书发布会上 。 这本书都是叶永烈以直接交往中的第一手资料写成 , 集数十年采访政坛名人、作家、艺术家、科学家 , 如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数学家华罗庚、美国科幻巨头海因莱因、“童话大王”郑渊洁、“ 三毛之父”张乐平、音乐家贺绿汀……叶永烈见证了这些名人的传奇人生 , 抓住了许多转瞬即逝的历史瞬间 。
还原历史的真相
时隔4年之后 ,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从天地出版社获悉 , 虽然身体状况已经不好 , 但叶永烈在患病之际 , 还不忘对《历史的绝笔:名人书信背后的历史侧影》进行修改 。 只是他未能赶上看到今年6月份的最新修订版 。
此次《历史的绝笔:名人书信背后的历史侧影》的修订再版 , 更正了许多初版未发现的细节错误 , 涉及地名、时间、人名等主要信息均再次进行了严格的查证 。 全书分6篇 , 共82篇文章 , 分别讲述作者与众多长者、作家、艺术家、历史人物、科学家和海外人士的书信往来以及书信背后的人与故事 , 用大事亲历者的回忆还原历史的真相 。 作为《历史的绝笔:名人书信背后的历史侧影》的姊妹篇 , 《历史的绝响:名人书信背后的如烟往事》则是首次出版 , 分5篇 , 共54篇文章 , 分别讲述作者与众多作家、艺术家、历史人物、科学家和海外人士的书信往来以及书信背后的人与故事 , 用大事亲历者的回忆还原历史的真相 。
在这两部作品中 , 叶永烈以自己交往、采访中的第一手名人书信为媒介 , 讲述这些书信的来龙去脉 , 以及背后罕为人知的故事 。 每一个故事也都是一篇人物特写 , 揭示了大时代背景下不同人物的悲欢命运 , 以及各种各样的名人风采 , 同时也重现了隐藏在书信里的时代风云 。 叶永烈善于抓住转瞬即逝的历史瞬间 , 用温情的笔触、不长的篇幅 , 记下一段段或波折、或坎坷、或激荡的人生故事 , 将那些年、那些人的那些事儿娓娓道来 , 形成回荡的历史绝响和厚重的历史绝笔 , 既有微笑 , 也带着泪 。 通篇感情丰富、流畅 , 史料真实可信 , 具有浓重的历史感和时代情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