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烈吴越:怀念叶永烈,他曾给予一个后辈的礼物



叶永烈吴越:怀念叶永烈,他曾给予一个后辈的礼物
本文插图

【叶永烈吴越:怀念叶永烈,他曾给予一个后辈的礼物】采访者吴越(左) , 叶永烈(中) , 上海作协组织人事处负责人胡斌(右)在“游泳池”书房
2018年11月9日 , 我和上海市作协组织人事处负责人胡斌一起拜访了叶永烈先生 。 时值改革开放四十年 , 叶永烈入选“四十年四十人”标志性人物 , 而他的组织关系属于上海作协——“属地管理” , 同在作协的我这才有幸承担了采访他的任务 。 老式电梯上到六楼 , 敲开那扇木门 , 光亮处 , 戴黑框眼镜、穿着类似飞行员帆布夹克式外套的叶永烈先生周到地迎候我们 。 这一霎 , 时光倒流 , 儿时书架上被我通读过数遍的那几本历史人物传记依次转过脑海 , 叶永烈三个字 , 更像是宇航员留在月球表面的脚印 , 永恒地停留在那人迹罕至之处 。 不敢相信 , 他就在和我交谈 。 叶永烈先生声音宏亮 , 略带一点“温普”口音 , 态度很和气 , 但说的每个句子都是站着走的 , 有股铿锵的气韵;他不仅口齿清晰 , 而且条理分明 。
和这样的前辈交谈 , 无须绕弯子 , 也不必多多寒暄 , 我们单刀直入 , 请叶先生回忆一九七八年前后他个人命运与国家历史同步的分水岭 。 当记忆的云雾悄然散开 , 陡峭的山峰乍然显露 , 叶永烈从未忘记过那些转折点上的每一个细节 , 他拿出自己精心收藏的照片、单据、图书 , 一边展示一边解读 。 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 , 我也对他的写作生涯与涉猎题材提出了穷追不舍的问题 , 叶先生从容应对 , 真挚坦城 。 他对我再三提到“求真”是他一生写作的追求与准则 。 而我看着毫无暮气的叶永烈先生的面容 , 深切感觉到 , 他是当之无愧的时代之子 , 他的人生理想与一个大国的开阔视野和壮烈胸襟一脉相承 。 采访告一段落后 , 叶永烈先生带我们参观他几个书房 , 其中包括著名的“游泳池”书房 , 还有不那么著名的“文件柜”书房 。
直到这时 , 他的飞行员上衣口袋里还装着一个老式采访机——采访开始时 , 他就开诚布公地告诉我 , 这是他多年来的习惯 , 我们也欣然接受了我用手机录音、他用采访机录音的“双保险”场景 。 这个动作 , 可能比他的很多话语还能更直观地告诉我 , 他是怎样去工作的、那些书是怎样写出来 。
采访结束后 , 我和叶永烈先生的交流在手机微信里偶尔继续 , 我会告诉他又看到“夜光杯”上发了他的哪篇文章令我莞尔 , 他也会把他的一些感想随手发来 。 最后一次交流是在去年八九月间 , 叶永烈老师告诉我他“在病中” , 并深深鼓励了我一番 。 现在读起来 , 这是他在生命最后留给一个后辈最好的礼物 , 而我只能在忽然涌起的热泪中领受他的美意了 。 (吴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