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忆述六、七十年代:粮油都不够吃,整天饥肠辘辘
此文原本是《人民周刊》杂志2018年第16期“文化”版块的第4篇文章 , 那一期《人民周刊》的电子版在“人民网”中的具体地址则是:http://paper.people.com.cn/rmzk/html/2018-09/21/node_2657.htm;该杂志是《人民日报》旗下的一家媒体 。摘要:那时不仅口粮不够吃 , 平均每餐只有二三两 , 而且供应的食用油也很少 , 肚子里油水不足 , 整天饥肠辘辘 , 用有限的肉票买猪肉时 , 总喜欢割膘厚的肥肉炸猪油 , 以贴补食用油的不足 , 剩下几块干巴巴的猪油渣也是解馋的珍馐 , 同大白菜拌了包饺子吃 。 20世纪80年代 , 随着物资逐渐丰富 , 城镇居民手中的粮票也有多余了 , 就暗地里用粮票同农村小商贩调换鸡蛋、鸭蛋、花生仁、芝麻、赤豆等农副产品 。文:潘春华提起粮油供应证(以下简称“粮油证”) , 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一定不陌生 。 别看它不大一个小本子 , 貌不惊人 , 在计划经济年代 , 它可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 是全家的命根子 。粮油证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 , 因当时粮食和食用油比较短缺 , 为保证市场供应 , 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求 , 中央政府于1953年颁布《关于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 , 城镇居民实行粮油计划供应 , 采取划片、定点、凭粮油证供应的办法 , 按照计划分配供应粮食和食用油 。 我的家乡镇江市也不例外 , 市里粮食部门定期按月发放居民粮油券 , 居民凭粮油证和私人印章到指定粮店领取 。 (楼主附注:镇江是江苏省的一个地级市、“设区市”)记得粮油证封面印有“城市居民粮油供应证”字样及编号 , 并盖有镇江市粮食局粮证专用章 。 证内有“全户人口粮油计划核定表” , 上面填写了与户口簿相吻合的户主姓名、详细住址和人口信息 , 以及每人的粮食定量供应标准;接着是“粮油票发放记录”和“粮油供应记录”;末页注明“指定供应粮店” 。 粮店为了方便居民领取粮油券 , 特意为每户居民准备了一只信封 , 预先把当月粮油券如数装入信封 , 居民领取时 , 粮店工作人员在粮油证上登记并盖上章 。 记忆中 , 1968年我结婚时领取的粮油证上的户主是妻子姓名 , 因为当时我在部队院校工作 , 结婚需单立户口 , 妻子首先将户口从娘家迁出 , 于是当仁不让成了户主 。 (楼主批注:我国男性法定的最早结婚年龄是不得早于22岁 , 所以作者最晚1946年时已经出生 , 就是说 , 现在他至少已经74岁了 。 )20世纪80年代 , 镇江城区共有30家粮店 , 如城里的大市口粮店、南门大街粮店、尚友粮店、贺家弄粮店、正东路粮店、鼓楼岗粮店、高桥北粮店、新河街粮店、双井路粮店、花山湾粮店、桃花坞粮店 , 城外的山巷粮店、老新街粮店、小街粮店、宝盖山粮店、金山路粮店、和平路粮店、大西路粮店、京畿路粮店、水上粮店等 。每家每户都划定在附近的一个固定粮店购买粮油 。 我家定点供应的是正东路粮店 , 地处现在中营街与正东路的拐角处 , 离家不到一里路 。 粮店门朝东 , 是一进老式的民居 , 20世纪60年代末改作了粮店 。 共三大间 , 一间用于收款办公 , 另一间是库房 , 还有一间是粮油发货处及复秤台 , 柜面分门别类堆放着供销售用的大米、秈米、面粉、面条和食用油等粮油食品 。 大米与面粉按比例搭配 , 面粉不少于20% 。 春节供应品种会多些 , 增加糯米、糯米粉、赤豆、黄豆、蚕豆、山芋干、水磨年糕等 。 赤豆、黄豆、蚕豆、山芋干等杂粮都需用粮票按折购买 。 迎面的墙面上有“粮食是宝中之宝”“节约粮食 , 备战备荒”的横幅标语 , 十分醒目 。过去 , 城镇居民每户粮油证上的吃粮标准 , 是按照不同年龄、不同工种配给不同定量的:新生儿每月9市斤 , 三周岁至六周岁每月15市斤 , 六周岁至十周岁每月22市斤 , 十周岁以上的普通居民每人每月25市斤 , 大中学生每人每月33市斤 , 企业职工及退休干部职工每人每月28市斤 。 令人羡慕的特殊工种 , 如锻工、浇注工、搬运工每月粮食供应高达42市斤 , 而机关干部、教师、医生等脑力劳动者 , 每月定量仅为28市斤 。
推荐阅读
- 搜狐新闻|6秒腿断!贵阳老人小区遇“狗袭”
- 大南部网|曝光:南部一老人竟然做出这种事
- 濮阳头条|濮阳65岁老人坠河失踪,河堤留下一公里抓痕...
- 光明网|一独居老人报警:我被监听了
- 老人收养29只流浪狗被投诉 民警留下4只犬陪伴老人
- 烟台微公交|【乐善公交人】老人跌倒扶不扶?蓬莱10路驾驶员用行动给出答案
- 北青网|八旬老人低血糖走路晕倒 路过好心人和民警接力救助
- 沸点|青岛:老人走失误上高架 城阳交警及时救助
- 广东清远一公交站台钢棚被刮倒 致78岁老人身亡
- 广东清远一公交站台钢棚被大风刮倒 78岁老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