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说了一万遍“走出舒适圈”,却还是寸步难行?

带你解读职场 , 与我一起成长
为什么我们说了一万遍“走出舒适圈”,却还是寸步难行?
文章图片
汪国真曾说:“到远方去 , 到远方去 ,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 ”
舒适圈 , 形容的是所有人都生活在一个无形的圈子里 , 在圈内有自己熟悉的环境 , 与认识的人相处 , 所以我们感到很轻松、很自在 。
但很明显 , 在这样的圈子里待得久了 , 会滋生出对于探索未知领域的惰性与不情愿 , 然后 , 自然就容易被生活滚滚而来、绝尘而去的车轮甩在身后 。
于是乎 , “走出舒适圈”这句话 , 风靡一时 。
仿佛不管在什么场景下 , 不论是大学的开学典礼 , 还是各种励志课程的开课仪式 , 这句话总是会被有意无意地提起 。
确实 , 许多成功人士的例子证明了 , 走出舒适圈 , 是让他们从平庸的生活里解放出来 , 登上人生巅峰的重要成因 。
从弃医从文的鲁迅先生 , 到放下书本的马云等 , 他们最为人所称道的成就 , 皆是在离开了原先擅长的领域后取得的 。 因此“走出舒适圈” , 便成了成功学奉为金玉良言的一句话 。
这句话如此普及 , 但为何能像那些活在例子中的名人一样功成名就者却少之又少呢?
有人或许会说 , 那是因为你们知行不一 , 脑袋知道了要走出舒适圈 , 但迈不开步子真正去做 , 成不成功 , 在于个人是否真的将这金玉良言付诸实践 。
有道理吗?似乎是有的 。
可是否有人追问 , 既然皆知走出舒适圈或有改变命运之奇效 , 为什么更多的人却不去做呢?
换言之 , 暂且认为走出舒适圈能有鸡汤中那样巨大的收效 , 就算要付出一定的成本 , 可但凡是理性的人 , 总会选择去做的 。
可现实为什么是我们说了一万遍走出舒适圈 , 却还是寸步难行呢?
原因只有一个 , 那就是在那些“走出舒适圈”的鸡汤背后 , 没有一定的行为准则来支撑 , 就算鼓着勇气走出了舒适圈 , 也会发现自己无所适从 。
为什么我们说了一万遍“走出舒适圈”,却还是寸步难行?
文章图片
走出舒适圈 , 并不是说走出去就能成事的 , 走出去之后呢?
若是没有精细的规划、强大的执行力 , 那恐怕不仅成不了大气候 , 就连原来在舒适圈里那一点点小成就、“小确幸”都难以保全 。
正所谓“足不强则迹不远 , 锋不铦则割不深” 。
大部分人不愿意走出舒适圈的原因 , 在于不知道舒适圈外面是什么 , 好比人惧怕黑暗 , 并不是惧怕黑暗本身 , 而是惧怕黑暗带来的未知罢了 。
而之所以对于舒适圈外面有什么一无所知 , 而导致止步不前 , 是因为没有对自己走出舒适圈之后的生活做好功课、定下计划 。
美国影星施瓦辛格的故事 , 想必许多人都知道了 。
青年时的他有一个做美国总统的梦想 , 但一个自幼生长在贫民窟里的穷小子 , 怎么可能达成这样宏伟的目标呢?
为什么我们说了一万遍“走出舒适圈”,却还是寸步难行?
文章图片
小时候瘦弱的施瓦辛格
于是乎 , 他将自己的终极的梦想一步一步递归 , 成为总统要先做州长 , 成为州长要财团支持 , 获得财团支持最好的方式就是迎娶富豪千金 , 而要迎娶千金自己首先得成为一个名人 , 成为名人对于这样一个穷小子来说最佳捷径就是出道成为明星 , 成为明星前要练好身体、练成阳刚之气 。
按照这样的方法 , 他找到了自己当下能做的事情 , 他开始锻炼肌肉 , 参加国际健美比赛 。
1966年 , 阿诺德·施瓦辛格在德国举行的欧洲健美锦标赛上 , 获得了“欧洲先生”称号 。 同年参加国际健美比赛 , 他第一次获得了“健美先生”称号 。
人们送他一个绰号叫“奥地利橡树” 。 之后 , 他放弃了健美事业 , 进军演艺圈 。
此后他的职业生涯 , 按照他这一步一步实打实地计划一个又一个地变成现实 , 成为巨星 , 迎娶千金 , 竞选州长……
他的故事开头 , 虽然并不是一个“舒适圈” , 但他的例子却能给我们启发 。
舒适圈之所以被称之为舒适圈 , 是因为我们已经在其中获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 , 这样的起点 , 比起出身低微的施瓦辛格来说 , 不可不谓之不优越了吧 。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像他那样 , 走出自己的圈子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呢?
最重要的 , 就是因为我们没有他这么明确的“小计划” 。
这个世界上 , 从来都没有什么一步登天的事情 , 所有的梦想成真的人 , 不仅要付出努力 , 更要善于把自己的大目标分割成一个一个的小计划 。
就算所谓的“成功法则” , 真的存在且通用 , “走出舒适圈”从来就只是一个开始 , 而并非全部 。
若是想通过走出舒适圈真正有效 , 那么你先得知道自己要去哪 , 大概要经过哪些道路 , 然后再出发 。
一切罔顾做什么、怎么做 , 只强调离开舒适圈这个动作的 , 都好比告诉你要从你的家里出来 , 却不管你要去哪里、坐什么交通工具去的旅行社 , 是没有底气的 , 也是不负责任的 , 更是什么都不可能帮到你的 。
真正走出舒适圈后获得成功的 , 都是那些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 , 且知道该怎么做的人 。
《淮南子·说林训》有云:“临渊羡鱼 , 不如退而结网 。 ”
在走出舒适区之前 , 所做的一切准备 , 就好像你要结的网 。 不能说我一边捞鱼 , 一边再临时编个网子出来 。
这样的建议 , 要是有人听了 , 那才真的是傻子 。
说一万遍“走出舒适圈” , 不如实打实地给自己做一次现实、全面的评价 , 然后在自己的现状与梦想之间规划一条道路、结一张网 。
否则工具都没有 , 捕什么鱼呢?
【为什么我们说了一万遍“走出舒适圈”,却还是寸步难行?】文|毒哥&秋山


    推荐阅读